遗传算法研究综述+文献综述(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遗传算法研究综述+文献综述(2)


遗传算法综述
  式中为决策变量,为目标函数式,式2-2、2-3为约束条件,U是基本空间,R是U的子集。满足约束条件的解X称为可行解,集合R表示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解所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解集合。
 遗传算法的基本运算过程如下:
 a)初始化:设置进化代数计数器t=0,设置最大进化代数T,随机生成M个个体作为初始群体P(0)。
 b)个体评价:计算群体P(t)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
 c)选择运算:将选择算子作用于群体。选择的目的是把优化的个体直接遗传到下一代或通过配对交叉产生新的个体再遗传到下一代。选择操作是建立在群体中个体的适应度评估基础上的。
 d)交叉运算;将交叉算子作用于群体。所谓交叉是指把两个父代个体的部分结构加以替换重组而生成新个体的操作。遗传算法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交叉算子。
 e)变异运算:将变异算子作用于群体。即是对群体中的个体串的某些基因座上的基因值作变动。
 群体P(t)经过选择、交叉、变异运算之后得到下一代群体P(t 1)。
 f)终止条件判断:若tT,则以进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具有最大适应度个体作为最优解输出,终止计算[2]。
2遗传算法的特点
由上所述遗传算法是以自然界种群进化为原型的一种智能计算方法,它是一种基于群体的搜索算法,在具体的搜索过程当中,遗传算法具有以下特点:
1.遗传算法从问题解的中集开始嫂索,而不是从单个解开始。
这是遗传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的极大区别。传统优化算法是从单个初始值迭代求最优解的;容易误入局部最优解。遗传算法从串集开始搜索,复盖面大,利于全局择优。
2.遗传算法求解时使用特定问题的信息极少,容易形成通用算法程序。
由于遗传算法使用适应值这一信息进行搜索,并不需要问题导数等与问题直接相关的信息。遗传算法只需适应值和串编码等通用信息,故几乎可处理任何问题。
3.遗传算法有极强的容错能力
遗传算法的初始串集本身就带有大量与最优解甚远的信息;通过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能迅速排除与最优解相差极大的串;这是一个强烈的滤波过程;并且是一个并行滤波机制。故而,遗传算法有很高的容错能力。
4.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和变异都是随机操作,而不是确定的精确规则。
这说明遗传算法是采用随机方法进行最优解搜索,选择体现了向最优解迫近,交叉体现了最优解的产生,变异体现了全局最优解的复盖。
5.遗传算法具有隐含的并行性[4]。
3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在遗传算法里,优化问题的解被称为个体,它表示为一个参数列表,叫做染色体或者基因串。染色体一般被表达为简单的字符串或数字串,不过也有其他的表示方法适用,这一过程称为编码。一开始,算法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个体,有时候操作者也可以对这个随机产生过程进行干预,播下已经部分优化的种子。在每一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被评价,并通过计算适应度函数得到一个适应度数值。种群中的个体被按照适应度排序,适应度高的在前面。这里的“高”是相对于初始的种群的低适应度来说的。
下一步是产生下一代个体并组成种群。这个过程是通过选择和繁殖完成的,其中繁殖包括交配(crossover)和突变(mutation)。选择则是根据新个体的适应度进行的,适应度越高,被选择的机会越高,而适应度低的,被选择的机会就低。初始的数据可以通过这样的选择过程组成一个相对优化的群体。之后,被选择的个体进入交配过程。一般的遗传算法都有一个交配概率,范围一般是0.6~1,这个交配概率反映两个被选中的个体进行交配的概率。例如,交配概率为0.8,则80%的“夫妻”会生育后代。每两个个体通过交配产生两个新个体,代替原来的“老”个体,而不交配的个体则保持不变。交配父母的染色体相互交换,从而产生两个新的染色体,第一个个体前半段是父亲的染色体,后半段是母亲的,第二个个体则正好相反。不过这里的半段并不是真正的一半,这个位置叫做交配点,也是随机产生的,可以是染色体的任意位置。再下一步是突变,通过突变产生新的“子”个体。一般遗传算法都有一个固定的突变常数,通常是0.1或者更小,这代表变异发生的概率。根据这个概率,新个体的染色体随机的突变,通常就是改变染色体的一个字节(0变到1,或者1变到0)。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