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唐古特白刺化学成分活性研究(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沙漠唐古特白刺化学成分活性研究(4)

1.2 白刺成分研究

每克的唐古特白刺果实中含有10.9mg的总酸;0.32g 的维生素C;2.6 mg的胡萝卜素;9.4mg的脂肪;0.103g的总糖;4.65 mg的维生素E;同时唐古特白刺果含有多达19种氨基酸,富含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苏氨酸(Threonine),赖氨酸(lysine),缬氨酸(Va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ne),亮氨酸(Leucine)的含量要比沙棘高3-10倍。[3]。白刺果实不仅含常量元素钾,钠,钙,铁,镁,还含铝,铬,锰,硼,钡,硅,锌,锶,钛,钒,磷,铜,铍等这些丰富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人体内的许多酶的活性,蛋白质,核酸的合成,机体免疫,细胞增殖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 白刺的化学成分

    黄酮类和酚酸是已有的白刺研究中,主要分离并鉴定出的化学成分。8-甲醚-3-o-芸香糖甙和蜀葵甙元是 Fagoniinae亚族所辖Fagonia属的主要黄酮类;异懈皮素-3-o-芸香糖苷和鼠李素-3-芸香糖苷是从埃及产5种白刺和霸王属分离并鉴定出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懈皮-3-dirhamnoglucoside,山奈酚是Seetzenia属的主要黄酮类。刺槐素(acacetin)-7-o-三糖甙、刺槐素(acacetin)-7-o-四糖甙和刺槐素(acacetin)-7-o-8-碳甙则在骆驼蓬属亚科Peganumharn  harmala中含量丰富。[4]

王洪伦,李玉林,王小艳,索有瑞等人从柴达木盆地的白刺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如下:L-tyrosine,尿囊素(allantoin) ,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2, 3,4-tet-rahydro-1-methyl-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 ,4-hydroxyp ipecolic acid ,槲皮素(quercetin) ,。除L-tyrosine外,其余化合物均为白色粉末。[3]

段金廒,周荣汉等从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叶中分得8种黄酮类及酚酸类化合物有:3-甲氧基-4-羟基一反式桂皮酸 、文献综述对羟基一反式肉桂酸、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3,5-二甲醚-山柰黄素-7-o-β-D葡萄糖甙、3.甲醚-山柰黄素-7-o -β-D-葡萄糖甙、异鼠李素7-o -β-D-葡萄糖甙、异鼠李素7-o -β-D-芸香糖甙,以上化合物均可以作为白刺属化学分类学的特征性。[6]

 唐古特白刺种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甙、山奈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素-7-O -β -D-葡萄糖甙、槲皮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糖和槲皮素。[7]

    地中海白刺(Nitraria retusa) 嫩茎及叶子中分离的化学成分有:一个新的黄酮素三糖苷—异鼠李素-3-O-4-鼠李苷-半乳糖苷洋槐糖苷及五个已知的黄酮苷:异鼠李素-3-洋槐糖苷,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异鼠李素-3-半乳糖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不带糖苷的异鼠李素。其中异鼠李糖苷3-半乳糖苷,二糖苷,槐洋二糖苷,三碳糖4-鼠李糖苷-半乳糖苷-槐洋糖苷和木糖槐洋糖苷在白刺科中为首次报道。不同于蒺藜科的其他成员,白刺(Nitraria retusa)有其独特的黄酮种类,其最为主要的黄酮类代表是异鼠李糖苷-3-槐洋糖苷,而不是蒺藜科和埃及酸叶木(蒺藜科)中的芸香糖苷以及刺蒺藜中的龙胆二糖苷。这证实了糖基化特征在蒺藜科的化学分类学上将白刺亚科从蒺藜科中分出作为白刺科这一问题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8]

    张桂霞等人从西伯利亚白刺果实中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有:B-咔啉生物碱(1R,3s)-1,2,3,4-tetrahydroharman-3-carboxylicacid(1)和1(1S,3s)一同分异构体(2),色氨酸(tryptophan)(3)及其衍生物甲酰色氨酸(N-carbamoyl—tryptophan)(4),酚酸β一羟基苯乳酸(β-hydroxyphenyllacticacid)(5),木质素苷松脂酚-4-o-β-葡萄糖苷(pinoresinol-4-o-β-glucoside)(6)和落叶松脂素-4ˊ-o-β-葡萄糖苷(1ariciresinol-4ˊ-o-β-glucoside)(7),黄酮苷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glucoside)(8),异鼠李素-7-o-β-葡萄糖苷(isorhamnetin-7-o-β-glucoside)(9),异鼠李素-3-o-芦丁苷(isorhamnetin-3-o-rutinoside)(10),异鼠李素-3-o-芦丁-7-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rutinoside-7-o-glucoside)(11)。除化合物8、9和10之外,其他均为首次从白刺属中提出。[9]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