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法研究黄曲霉毒素B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Meta分析法研究黄曲霉毒素B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12

4。讨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前言

1。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一系列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组成,全部成员都是二氢呋喃香 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产生的此生代谢产物,在潮湿炎热地区的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可 存在于动植物、各种坚果和土壤中,尤其容易污染玉米、大豆、小麦、稻米和花生等食物, 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突出的霉菌毒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划定 为 I 类致癌物。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 12 种黄曲霉毒素,成员为:B1,B2,,B2a,G1,G2,M1,M2,P1, Q,H1,GM 以及毒醇。香豆素和二呋喃环组成了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在黄曲霉毒素中, 毒性最强,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 B1(Aflatoxin B1 简写为 AFB1),它也是 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物质,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香豆素(氧杂萘邻酮)。 黄曲霉毒素 B1 的毒性比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强 20 倍,比呕吐毒素的毒性强 30 倍。大量摄 入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血性坏死、干细胞脂肪变性、急性肝炎和胆管增生,微量摄入时 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发纤维性病变等,还可以导致人类肝癌和食道癌(黄曲霉 毒素)。AFB1 毒性虽然极强,但其本身并不能对机体造成伤害,需要经过生物体内一系列 转化或活化才能发挥作用,AFB1 一般通过消化道进人生物体内,然后在肝细胞内经过 I 相 药物代谢酶系的作用从而形成 AFBO。黄曲霉毒素 B1 一环氧化物( aflatoxin B1-epoxide,

AFBO ),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有研究同样说明: 黄曲霉毒素 B1 经过亲和素蛋白

CYPs 系统氧化成为 AFBO 才有诱变的作用,它是诱发突变效应和真菌毒素致癌性的关键代谢 反应, AFBO 能与 DNA 通过共价键结合成 AFB1-DNA 的加合物,它是介导 AFB1 诱发肝癌形成

的最主要的一种亲电子化合物

。这些亲电化合物可以攻击细胞内的大分子,与蛋白质或

DNA 形成加成物,即 AFB1-N7-鸟嘌呤加合物与 AFB1-白蛋白加合物

,从而直接造成 DNA 的

损伤并最终引起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改变。如果 DNA 损伤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修复, 细胞

就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者癌变

AFB1 纯品为无色结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12。27,易溶于油和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对光热较为稳定,当加热到 280-300℃才会裂解,在紫外线下 发出蓝色荧光。

AFB1 结构图

黄曲霉毒素 B1 由于其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常用于化学诱导肝癌。黄曲霉毒素 B1 是当

今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肝癌动物模型诱癌剂之一

。AFBl 的诱癌特点是:可致大鼠甲胎

蛋白 AFP 升高:能够诱发肝癌但是不会造成肝脏实质性的损害;诱癌早期以变异灶为主要症 状,较少见结节,从中期开始结节的比例逐渐升高,中晚期则以结节为主,晚期可见混合细 胞癌与肝细胞癌,肝细胞癌的类型多数为高分化型,混合细胞癌则是由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

癌所组成

。根据汪多平的研究

:在建立黄曲霉毒素 Bl 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中,通

过 y-GT 及 HE 染色从而判断、获取在大鼠肝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时肝组织,包括正 常肝组织、癌前病变肝组织和肝癌组织。在正常肝组织、癌前病变肝组织、肝癌组织表达依 次上调的基因共 30 个,依次下调的基因共 85 个;此研究共发现 CUL7 在 mRNA 和蛋白质两个 水平上,不仅在大鼠正常肝、肝癌前病变、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上调,并且在人正常肝、 肝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会显著性地依次升高,说明了黄曲霉毒素 B1 会引起肝 组织基因的改变。在动物和人的 AFB1 中毒反应中,肝脏往往首当其冲。长期的慢性的 AFB1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