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菌核内微生物分离与鉴定(2)
时间:2021-12-30 11:5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Key words: Inonotus obliquus, separate and purify, strain DNA, PCR amplification, ITS sequencing, preliminarily identifies。 目录 前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供试材料 2 1。2实验仪器 2 1。3方法 3 1。3。1 PDA培养基的制备 3 1。3。2桦褐孔菌菌核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3 1。3。3桦褐孔菌菌核内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 3 1。3。4内生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4 2.结果与分析 6 2。1桦褐孔菌菌核内微生物的鉴定 6 2。1。1平板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 6 2。1。2分析 9 2。2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10 2。2。1凝胶电泳结果 10 2。2。2ITS序列测序 10 2。2。3比对结果 15 2。2。4系统发育树 15 2。2。5分析 16 3.讨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前言 桦褐孔菌[ Inonotus obliquus( Fr。 ) Pilat]是一种可食用的药用真菌,通常寄生在白桦树、银桦等的树皮或树干下,形成不育的木腐菌。主要分布在北纬40°-50°地区和我国的黑龙江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一带[1]。属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 (Inonotus)[2-3]。菌核呈瘤状(不育性块状物)、无柄,外表呈现黑色或黑褐色, 内部为黄褐色,直径一般为25 cm-40 cm [4] 。有关药理实验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抗肿瘤[5 -7]、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8-10]、降血脂、降血糖[11]等功能。 日本的研究人员将其运用于肝癌、艾滋病和O-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中,并称之为“万能药”[12]。我国近阶段研究发现桦褐孔菌的提取物对胃癌MGC——803细胞株有诱导凋亡和抗增殖作用[12]。桦褐孔菌药用部位是其在自然界常见的形态--菌核,而子实体少见。目前,桦褐孔菌已经能够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产量低,活性物质含量少,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明显低于野生菌核。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存在内生菌,桦褐孔菌的宿主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桦褐孔菌在侵入桦树之前,桦树中已经存在一些土著微生物,桦褐孔菌的侵入、生长,以及代谢过程都与其它微生物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关系。桦褐孔菌的菌核在桦树的树干上可存在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具有生长时间长的特点,我们认为桦褐孔菌的菌核的形成过程有其他微生物参与代谢,我们在分离培养中也发现桦褐孔菌的菌核中确实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微生物,即菌核内本身也存在内生菌,这些菌内微生物对菌核的化学成分和药用功能有什么影响?它们刺激了桦褐孔菌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代谢物呢?环境微生物是不是野生菌核活性高于人工栽培菌核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论文网 目前,植物内生菌相关的课题已成为各国研究热点,其多样性研究的方法也有了新的突破。传统方法是通过分离纯化对分离物的理化特性、形态学等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其多样性信息,其优点是鉴定方法简单,鉴定结果直观,缺点是无法对只有菌丝体的菌种材料进行直接的鉴定而分子鉴定方法可以对菌丝体材料进行直接的鉴定[13]。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