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的快速鉴别扫描电镜观察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法(3)
时间:2022-08-28 19:0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在桑黄的人工培养取得重大成果和进步后,桑黄市场的混乱问题日渐凸显。因为 桑黄与其他真菌的区分和划分不明显,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区分辨别,这个问题和现象 追根到底是因为菌类物质的子实体在平时的区分和鉴定上存在很大的瓶颈,使得桑黄 真菌在开发和应用中,经常反馈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造成科研 和应用上的混乱[1]。外观形态学观察只能从表观象征性的进行一些经验上的判断,从 根本上不能区分鉴别出桑黄真菌同其他类似菌的区别,论文网 从专业学术的角度上理解,要想从本质上区分判别目标真菌的种属问题及鉴定就 得依靠基因层面的鉴定,这样的鉴定方法可以用过实验数据分析出目标真菌与基因序 列库中已经存在菌种的同源性。这样不仅可以知道所属菌种还能知道相差多少区别到 底有多大, 利用电镜观察法的形态学定义和 rDNA ITS 序列分析法从更深于表观观察 法和基因层面的分析进行桑黄的快速鉴定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桑黄真菌不但和 其他真菌在菌丝形态上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而且桑黄之间在电镜下菌丝也有很大度特 性。而在基因层面当被测真菌 PCR 扩增产物具有 DNA 长度为 750bp 左右的条带时,判 断所述待检测真菌为桑黄,并可以快速查明被试菌种与基因序列库中已知菌种的同源 性。如果再想对目标菌种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就可以对真菌类群作系统发育分析。 1。1 桑黄概述 桑黄是中国珍贵传统药用真菌中的一种,其最早记载于《药性论》。从《药性论》 开始,但凡每朝君王修订药典,都会给真菌做详细的记载,可见药用真菌在治疗疾病 上的强大功效。比如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本草备要》、乾隆年间修订的《本草从新》、 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等古药典中都对药用真菌有详细的记载。很久以前先辈们就研究了桑黄的药性及用法,它主要用于盗汗、痢疾、脱肛泻血、 血淋、血崩、脐腹涩痛、闭经、带下[2],在日本则作为利尿剂使用。现代研究表明, “桑黄”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胃溃疡、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现 在国外国内已经开始对桑黄的药用作用进行深入研发,相信不久之后它的相关保健品 产品和药用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桑黄一般生长在桑属的植物上,它的子实体颜色大多是黄褐色,味甘辛,无毒, 有“森林黄金”之美称。下图分别为几种不同树种上生长的桑黄。 图 1-1 桦树桑黄 图 1-2 云南桑树桑黄 Fig。 1-1 Phellinus igniarius of Brich Fig。 1-2 Phellinus igniarius of Yunnan Mulberry 图 1-3 臭松树桑黄 图 1-4 暴马子树桑黄 Fig。 1-3 Phellinus igniarius of Stinky pine Fig。 1-4 Phellinus igniarius of Lilac tree 1。2 桑黄的种类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发掘桑黄的功效和价值,但关于桑黄真菌的属于什么菌 种一直没有定论。以前研究桑黄的人将桑黄划归于裂蹄纤孔菌和鲍姆纤孔菌以方便研 究。直到近代,关于桑黄的菌种归属才有了定论,被归类在纤孔菌里面。在我国主发 现的桑黄大致有七类。随着桑黄抗癌等药用价值被慢慢发掘,桑黄逐步被更多的人了 解,但关于桑黄得鉴别和分类一直是一片空白,所以更多的科研人员对桑黄进行了比 较较深入地研究。通过对 ITS 片段的研究,Wu 等人[3]得到了分布在东亚的 6 个类别, 包括鲍姆纤孔菌,小孔忍冬纤孔菌,大孔忍冬纤孔菌,桑黄纤孔菌,瓦宁纤孔菌,锦 带花纤孔菌。因为分布在中国的桑黄类别与热带美洲的裂蹄纤孔菌在形态方面比较相 像,在系统发育上相关性也较大。Tian 等[4]和 Vlasák 等[5]对分布在热带美洲的桑黄群 进行了相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裂蹄纤孔菌不止一个类别,迄今为止被发现的 桑黄菌种共有 15 个种类。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