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视阈下纪录片对中国形象建构研究(5)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他者视阈下纪录片对中国形象建构研究(5)

社会类题材的纪录片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的各个领域,以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8] 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与该国该区域的社会制度、经济背景息息相关。人们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团体、人与国家之间关系和问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的好奇和共鸣。该类型纪录片有2015年进入中国的英国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该纪录片在中外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引发了人们对中式教育方式和英式教育方式极大的讨论和思考,以及对中西方教育制度各自优缺点的深刻反思。美国纪录片《姚明年》作为一部广受好评的社会类纪录片,不仅记录了姚明在美国NBA从篮球新秀成长为让人们为之疯狂的篮球巨星,也记录了姚明作为当时中美友谊关系的纽带,人们对中美关系态度所产生的变化。

还有一类的纪录片就是自然类环保类纪录片,指的是通过纪录片镜头记录自然生态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的纪录片。 该类纪录片往往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微妙的关系,通过镜头展现生物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有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下壮美的自然风光及其变化过程。英国BBC制作的《美丽中国》就是近年来一部典型国外渉华的自然类纪录片,这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这片伟大土地上人文地理、自然风光的优秀纪录片。通过纪录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辽阔疆域、栖居于中国大陆的珍奇生物,探讨了在中国土地上人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类似的纪录片还有美国拍摄的《竞相灭绝》,纪录片关注了世界各处自然生物违禁产业链,用大量镜头描绘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从广泛的视角揭示生物灭绝对人类活动的众多影响,是一部极为有启发意义的纪录片。

3.2  渉华纪录片构建的“中国形象”分析

这些年来国外渉华纪录片的种类层出不穷,拍摄题材和拍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涵盖中国政治、经济、民生、环境、教育等各个方面。综合大量近些年国外各个机构拍摄和制作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通过纪录片所塑造出的“中国形象”有两种很明显的形象极端:一部分纪录片所塑造出的是令世界忧虑、令世人担忧的“问题中国”形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是NKH制作和播出的《激流中国》。其在纪录片中聚焦中国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制度冲突等方面,突出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塑造出了一个不完整、片面的“问题中国”。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通过纪录片凸显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构建中国大国形象,赞扬中国独特之美,力图构建中国美好的蓝图并寄予中国极大希望的“美好中国”形象。这类纪录片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国KBS推送的系列纪录片《超级中国》,塑造了一个十分正面的现代化中国的大国形象。纪录片通过展现近些年来中国的成就以及在国际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塑造出了一个积极、正面的“美好中国”形象。论文网

通过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在呈现“问题中国”形象的渉华纪录片里,不少存在着误读和“定型化形象”的问题。“定型化形象,又被称之为刻板形象,本意是印刷时所使用的铅板,因为它的可循环使用性,所以被引申为滥套一成不变的模式,在思想领域内特指人们对事物的先入为主。”[9] 伴随着大众媒体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逐步变得清晰、明确起来。虽然展现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但是国外渉华纪录片中仍不乏扭曲和误读等现象存在。在英国纪录片《中国的故事》当中,中国被多次塑造成崇尚传统、不善改变、固守旧传统的迂腐形象。在纪录片中有一段展现“古代帝王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危难,社会矛盾尖锐、动荡不安,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并没做出积极的改变以作回应,而是愚昧祈求上天、祈求先祖的庇护,向自然的洪荒之力下跪叩首,把宇宙星空的科学当成皇帝的天命”的镜头,将中国愚昧无知的形象展露无遗。在纪录片中多次出现“悲剧”“毁灭”“传说”“神话”“旧思想”等词,所塑造出迷信消极的国家形象可见一斑。在第一集《寻祖》中最后部分有这样的一组镜头:在中原地区一个古代流传至今节日里,大量的中国人拥挤在狭小的寺庙里烧香拜佛,而香火鞭炮产生巨大的烟气令主持人都无法喘息,直接突出了中国人对神话的迷信和对祈祷的狂热形象。片尾人们在天坛祭拜先祖,重复旧日的仪式,却被纪录片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对落后迷信的重拾,这就是今天中国的象征。这样的描述将中国形象往“东方学”中所认定的“东方”是“无知与野蛮落后”的代表上靠拢。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