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郁金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药污染和药品残留超标,以及引发病菌的耐药性等问题,对药材的安全生产及食用者的健康都造成重大隐患。因此,正确识别温郁金植物病原菌,进行无害化治理,提高药材的安全卫生质量,达到最佳药理品质,是当前温郁金害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
一般研究人员对多采用传统分类鉴定方法鉴定药材病原菌,但因真菌形态、地域的差异,结论并不一致,有时可能只是症状相似。在没确定病原菌的情况下乱试杀菌剂,不仅可能会出现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也可能会增强病原菌的抗药性以及增加药材的农药残留,这对中药品质,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都会带来负面影响[8]。因此,平常的形态鉴定有一定局限性。ITS1与ITS2属于中度保守区域,它们的保守性大致上体现为种内相对一致,种间的差异较为显著。ITS的这种特点另其适宜应用在真菌物种的分子鉴定和菌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真菌属内物种间或种内分别较为显著的物种)。鉴于ITS的序列分析能本质上表明属间、种间以及菌株间的碱基对差别,而且ITS序列片段比较短、容易分析,如今真菌属内不同种间或近似属间的系统发育研究都普遍采用了该技术 [9,10,11]。文献综述
本研究采用ITS-PCR技术,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光学显微结构观察方法对浙江省主产的道地药材温郁金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致病性实验,阐明新病害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广大药农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温郁金病害,科学合理地进行病害防治,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促进温郁金药材品质的提高。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植物材料:温郁金感病植株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采自浙江各中药材种植地,病株主要表现为叶片的叶尖、叶缘出现黄褐色干枯斑块,有些叶片边缘严重枯死,其表型与日灼病相似,有些叶片表面有黑褐色圆形病斑。现保存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1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12];马铃薯蔗糖液体(PDB)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温郁金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18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