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菌的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包括胞外多糖(EPS I),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等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类及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刚等植物激素。对其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胞外多糖,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上。Hussain和Kelman(1958)首次报道了青枯雷尔氏菌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能够使番茄枝条萎蔫,而缺乏EPSI的自发突变株没有这种现象发生阐。因此认为植物体内的青枯雷尔氏菌分泌的胞外多糖,堵塞导管,阻碍植物的水分运输,从而表现出萎蔫的症状。另外,EPSI还可能掩盖了菌体表面的菌毛和脂多糖等结构,从而使寄主植物的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攻击青枯菌。。此外EPS还可阻止青枯菌菌毛和植物细胞壁结合,从而不能激发寄主的防卫反应,EG能影响病害发展速度[5],PG是青枯菌迅速侵入植物根系和体内定殖所必须的[6],。遗传学研究也已证明EPS l是青枯菌关键的致病因子[7]。除此之外,流动性通常被看作是细菌毒性的一种决定因子[8]。文献综述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1)“湘引79-1”、番茄二号、洪番1。2号、“524”,“大黄皮”、“强力米寿”、“强丰”、西粉三号的种子各100粒;
(2)青枯菌T13;
(3)无菌土,无菌水;
(4)培养基:YGPA(每1000ml中:酵母浸膏5克,葡萄糖15克,胰蛋白胨5克,琼脂15克);
(5)烧杯,量筒,移液枪,无菌培养皿,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烘箱,恒温震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
2。2 实验方法
2。2。1 目的菌液的获取
取实验室本有的青枯菌T13,用TGPA培养基进行培养。再青枯菌T13划线接种,活化2-3次。然后用接种环移取青枯菌T13至无菌水中,调整加水量,以清水对照,分光光度计测O。D值0。2。
2。2。2 茄科作物的栽培
使用次氯酸钠表面消毒对番茄种子进行处理,将番茄种子浸于3%~4%次氯酸钠溶液中充分震荡20min,以灭菌水充分漂洗种子3~4次。然后在土质肥沃疏松的无菌土壤中进行栽培,各个品种的种子栽培100颗,并且做好标记。直至幼苗长成3~5片真叶苗龄。
2。2。3 青枯菌T13接种
在幼苗3~5片真叶苗龄时,采用注射处理,将获得的适量菌液倒入无菌量筒中,测量出其准确的量,倒入无菌烧杯中,对其进行稀释,得到稀释100倍的菌液,用移液枪量取30微升的稀释液,然后用注射器将30微升青枯菌T13菌液注入植物的根部以上的主茎基部,每个品种接种百分之五十的成活植株,剩余百分之五十的植株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则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在根部以上的主茎基部注射同等量的无菌水进行处理。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2。2。4 观察茄科作物接种后情况并记录
接种后每隔24小时记录一次,记录接种青枯菌各个品种植株的成活量,并计算其成活率,并且记录对照的成活量,计算其成活率。
3 结果
“大黄皮”、“强力米寿”、“强丰”、西粉三号,这四种番茄品种在接种后两天陆续出现叶片萎焉的情况,而且根茎中也有乳白色液体的出现,随后陆续凋亡。“524”接种后出现轻微的萎焉,但是并没有凋亡。“湘引79—1”、番茄二号、洪番1。2号叶片正常,根茎也无乳白色液体。
从表1的数据上看,“大黄皮”、“强力米寿”、“强丰”、西粉三号,这四种番茄品种在接种后第三开始陆续凋亡,到第七天基本上都凋亡了,仅有少数存活。“524”品种也是第三天开始凋亡,凋亡的速度比较慢一点,凋亡的数量也少一些。湘引79—1”、番茄二号、洪番1。2号三种番茄品种相对较稳定,凋亡的数量相对少很多。 茄科作物不同品种对青枯病抗病性分化初步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9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