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论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初中数学论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初中数学(3)

时间:2023-06-06 21:22来源:毕业论文
3。 师生互动缺乏深度,多形式上互动,缺实质互动 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其在课堂上的互动仅仅是一个课堂的形式,极少的关注提问的内容,因

3。 师生互动缺乏深度,多形式上互动,缺实质互动

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其在课堂上的互动仅仅是一个课堂的形式,极少的关注提问的内容,因此常常提出一些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和引人深思的实质内容。有时候教师的提问内容太过于宽泛,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另外一些情况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师开放的,但是设计的问题没有目标,问题的范围太宽,缺乏一定的启发性。

例:按照下面的方法,用刻度尺盒圆规在一张透明纸上画△DEF,使得三边分别是1。3厘米、1。9厘米、2。5厘米。

画法:

1。画线段EF=1。3厘米

2。分别以E、F为圆心,2。5厘米、1。9厘米为半径画两条圆弧,交于点D

3。连结DE、DF

△ABC即所求作的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他们能互相重合吗?

这个合作学习来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材,这样一个合作学习,教师旨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圆规在纸上画出一个固定边长的三角形,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较所画出的三角形,提问思考三角形能否重合,进而得出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

整个过程中教师的确是与学生进行了互动,最终也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但这样的师生互动缺乏一定的深度,看似实质的互动,从基本事实的引出过程来看,它并不深入,教师只带领着学生停留在了数学探索的路口,却没有让学生独自去探索前方的道路。

其实,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去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提出“结合前一课所学的全等三角形,思考是否一定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这六个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让学生自主的讨论与思考如何选择条件去简捷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按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顺序一起进行探索。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再利用尺规作图,探究“边边边”的判定方法。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教师在概括与理解基本事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语言概括结论的能力,使数学的课堂递进式进行,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文献综述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

1。 有利于营造创新思维的空间

创造性的思维想象对中学数学的学习具有关键作用,它能让学生不依靠大脑中已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式和数学图形等的描述,仅仅根据思维的目的和任务,从而学生能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课堂,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时大胆的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去鼓励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答题。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前,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

是联系数学最基本、最原始的两个对象——“数”与“形”的第一定理,开创了“数形结合”的先河,被誉为“千古第一定理”;

是揭示三角形中边与边之间一种特殊关系的定理;

有500多种证明的方法,是数学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论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初中数学论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初中数学(3):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1739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