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底物的分子结构很敏感,底物轻微的结构变化可能会导致出现大不相同的结果,有些酶甚至在分子的非活性中心就能发生反应,其产物是很难通过一般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5)制备来源广、种类多;
(6)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反应pH值一般均在7左右,反应温度一般在30-50℃左右。
用酶来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不仅体现出催化性能高效性,而且能够大大减少消旋、分解、异构以及重排列等普通化学催化反应中常见的副反应的发生。我们根据酶催化反应的优点来探讨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一步酶法合成的可能性。克林霉素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疾病,包括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并可用于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线治疗选择。这些都引起抗生素的临床实践者越来越大的兴趣。然而,当前应用的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化学合成中的保护和脱保护程序必须涉及在羟基位置实现克林霉素单酰化反应选择性的限制。这导致收益率低于50%,并产生各种废物和副产品,这给反应后处理施加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脂肪酶催化转酯化反应表现出的高选择性,因而使克林霉素棕榈酸酯的合成前途宽广。文献综述
1。2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
1。2。1非水相酶催化研究进展
过去认为,有机溶剂可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活。由于传统认知的束缚,使科学家们难以相信酶催化反应能够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直到1984年zaks和Kihbanov的重大发现打破了人们对酶作为生物催化的应用中其活性对水具有严重依赖性的传统观念,开辟了酶促反应在非水相体系中反应的研究新思路,大大扩宽了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使用,酶催化反应的介质也由以前的单一水相,扩充到两相体系、有机相体系、反胶束体系、多液相体系、超临界流体和离子液体等。目前,已经证实大多数酶都能在某些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非水相酶催化合成由此诞生,为生物合成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对于一个特定的生物催化工程,酶的筛选及其提取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活性、区域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大小将直接的影响生物催化效率,亦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大规模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酶催化反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机相酶促合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体系含水量、pH值及离子强度等。
1。2。2非水相酶催化的优点
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相中的酶促合成具有很多优点:[1]
(1)提高脂溶性底物和产物的溶解度,有利于高浓度的底物连续转化反应;
(2)使一些热力学平衡反应从与水反应分解而转变为其逆反应,如酯合成和肽合成;
(3)可以有效抑制由水引起的水解副反应;
(4)酶可以用表面活性剂来修饰,使酶可溶于有机溶剂;
(5)酶的热稳定性提高;
(6)扩大反应pH值的适宜性;
(7)酶可以固定化,并改变其性质;
(8)降低水引起的副反应;
(9)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有利于分离产物;
(10)使酶可以直接加入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
(11)能测定在水介质中无法直接测定的某些常数。
由于酶催化反应在有机溶剂中比在水中的反应更具有以上种种优势,近年来对于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反应研究十分活跃。
1。3克林霉素和克林霉素棕榈酸酯
1。3。1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简介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它是由盐酸克林霉素经过某种化学修饰而得到的,由于克林霉素的口味极差,故不适合口服用药,而制成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后其口味大大改善,适合口服用药。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为一前体药物,口服用药后很快就在人体内水解出游离状的克林霉素从而发挥效用。它的抗菌作用是同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的2~8倍,对厌氧杆菌、革兰阳性需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均有活性。临床上常用于应对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细菌性内膜炎、呼吸道遂、骨关节、软组织、耳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此外对各种厌氧菌感染亦适用,并广泛用于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溃疡,对各种类型的骨髓炎更有明显的效果。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