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纳米晶体材料的塑性变形
纳米晶材料的变形和失效过程明显不同于微晶和粗晶材料:(1)晶粒尺寸普遍小于 100nm,位错不易从晶内产生,而集中在晶界附近。晶粒尺寸和强度不满足单纯的 Hall-Petch 关系。而且,小于一个过渡晶粒尺寸时,在 fcc 金属中一般为 5-15nm,强度和硬度随晶粒尺 寸减小而减小。(2)正如图 1。1-3 所示,纳米晶和微米晶相比,其对应的屈服强度对应变率 的依赖是明显不同的。另外,纳米材料中应变失效在某种程度上似乎随应变速率而变化,与 微米材料相反(图 1。2)。
图 1。1 深度感应纳米压痕法对电沉积镍历程的响应:(a)恒应变率缩进和(b)恒加载速率缩进。(a)和(b) 中每个曲线都代表连同一个误差条一起的五个实验的平均值。来自 Schwaiger 等人[3]。
图 1。2 (a)平均晶粒尺寸为 40nm 的电沉积镍在三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试验的结果,(b)假设晶界影响 区的体积分数为 25%,电沉积镍(晶粒尺寸,30-40nm)在三种不同的应变速率下的拉伸应力-应变响应的 有限元数值模拟。符号“x”指的是抗拉强度。来自 Schwaiger 等人[3]。
图 1。3 文献中对于各种微晶,超细晶,纳米晶金属和合金关于动态屈服强度(以最慢应变速率下相应的 静态屈服强度为标准)的变化的实验数据的总结。结果来源于 Mukai 等人[4]的文献调查(关于原始资料的 更多信息在这里可以被找到),同时 Schwaiger 等人[3]提供了额外的结果。
纳米晶体材料的变形实验微观机制的观察存在的诸多难题,研究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模拟(以下简称 MD 模拟)的使用可以提供原子尺度过程的观察,揭示材料变形微 观机制,对纳米晶体材料的实验研究有指导作用。这种计算机模拟通常用于单向拉伸中。变 形模拟有两种方法:(1)施加恒定载荷,然后观察微观结构随时间的演变过程[5,6];(2)通 过施加恒定应变,加之短暂的弛豫时间来模拟恒定应变速率变形。模拟表明纳米晶界通过晶 界滑移和局部位错开动来调节外应力[7。8]。当对纳米晶体铜施加某一恒定应变速率,屈服应力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 3 页
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减小,这说明了反 Hall-Petch 关系[9,10]。这个软化归因于晶界原子的增多, 但并没有造成直接的位错运动。不管晶界还是位错塑性似乎都是由原子剪移引起的,这个过 程不包括长程质量运输,因此不以扩散为基础。以上均为在室温下进行的研究,在高温下, 材料的变形以 Coble 蠕变为主,晶界滑移作为调节机制,比如 Lifshitz 滑移[11,12]。
我们普遍认为在传统位错源,如 Frank-Read 源在纳米晶中不起作用,晶界变成潜在的位 错源和位错闾。纳米晶试样变形后的 TEM 表征结果观察不到在微米晶样品中观察到的位错碎 片[9,10]。研究人员在模拟和分析模型中提出晶界滑移,Coble 蠕变和晶粒转动的机制,但缺乏 很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8,13]。针对变形试样中位错碎片的缺乏,研究人员设计了几个原位变形 实验,来观察变形中可能的位错运动[11]。原位(in-situ)变形技术有助于揭示裂纹前端的变形 过程,但在块体材料的适用性上有问题[14]:所推论的变形模型的薄片的电子透明区域中自由 表面的存在的影响。但有个很有趣的发现,几乎所有情况下,位错运动都会在裂纹尖端附近 被观察到。在 TEM 下的拉伸试样原位测试表明,在晶粒尺寸 30-40nm 的纳米晶镍中,裂纹 尖端处有大量位错开动。此外,这些位错在某一晶界处产生,运动至相邻或相对晶界处被吸 收。纳米尺度的微孔在裂纹尖端前晶界和晶界交汇处演化,长大,合并成更大的韧窝。原位 电子微观观察研究能证实拉伸测试中裂纹尖端附近的位错运动,但同时它对于块体材料的研 究是不适合的。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