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蚀 22

3。2。1浸泡实验 ·22

3。2。2电化学测试 ·24

晶间腐蚀 28

3。3。1晶间腐蚀浸泡实验28

结论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34

 绪论

 核电站

1。1。1 核电站的概述

自第二次工业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能 源,电力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传统上,火力发电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其有 着诸多的缺点:①需要烧煤,而煤的储量是极为有限的;②燃烧的废气会导致空气 污染,可能会产生温室效应;③能量的利用效率不高、经济性不高等。而核能发电 有着极高的经济性。

在火电站中,我们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使燃料当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结合释放化 学能,这种能量是由原子的结合、分离使电子位置和运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与原 子核本身无关。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而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如果使原子核 发生分离或者结合(核裂变或核聚变),进而将质子和中子之间强大的作用力释放出 来,便可以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能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核能。

1938 年,德国的科学家哈恩在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时,发现了重原子核的核裂变 现象。如果中子以某一速度与重原子核碰撞并被吸收后,后者由于处于不稳定状态 而分裂成两部分,与此同时产生 2-3 个中子并且释放出能量。而这些新产生的中子 又接着轰击其他的重原子核,使其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核能量,这一核裂变过程称 之为链式反应。因此,只要控制中子的数量,就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和强度。 这为核电站的建造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核电站依据反应堆的类型可分为:轻水堆核电站(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其 中最广泛应用的为压水堆核电站)、重水堆核电站(可使用铀含量较低的原料)、气 冷堆核电站(气体作为冷却剂)、快中子增殖堆核电站(利用未经慢化的中子,堆内 只有冷却剂,而无慢化剂)[1]。

1。1。2 核电站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二战时期以军事目的而研发的核技术开始转向 民用(核电站)。1942 年末,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向世人 证明了核裂变链式反应可控的科学可行性,之后核电开始了大规模快速的发展。

(1)第一代核电站

世界核电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通常,国际上把这一时期兴建的具有技 术验证性质的核电站原型及实验机组称作第一代核电站。其中典型有希平港压水堆 核电站、卡德霍尔石墨气冷堆核电站、德累斯顿沸水堆核电站、NPD 天然铀重水堆 核电站和 APS-1 石墨水冷堆核电站。这些核电站证明了核电站可以安全、稳定和经 济地运行,完成了经济和工程可行性的验证,为后来七八十年代的商用核电站的大 规模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一代压水堆核电站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是起步阶段的机组,主要的技术是源 自军用核动力的技术并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具有军用技术的诸多特点。舰 船的第一代压水堆动力装置的冷却剂系统通常采用两环路的方案,即一个反应堆配 备两条环路,而核电站机组为了提高输出的电功率常常采用三或四环路的方案。但 是,除希平港核电站外,以后的核电机组都取消了备用的主泵以及主管道上全部的 止回阀和隔离阀。早期核电机组常使用的屏蔽电动机泵,也在后来逐渐改为大功率 的轴密封式主泵,而蒸汽发生装置则改为单筒体的自然循环立式结构。

(2)第二代核电站

上一篇:界面条件对BaTiO3纳米晶体居里温度影响的热力学研究
下一篇:304SS在800-900℃在饱和水蒸气下中氧化动力学研究3×10atm

新型强荧光发射的超分子凝胶的合成研究

含偶氮苯生色团的两亲性分子的合成

荧光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单晶材料的生长与物性研究

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金属有机超分子笼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