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如何落实这个新论断。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惯常说法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少国内国际学者据此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出口导向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存在全球贸易不均衡,以及美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甚至认为是由于中国推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才导致全球贸易失衡以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
今年是中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由于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发展模式的改变将不只影响到中国自身,也将影响到全世界。
提出双循环的短期原因与深层考虑
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央这个新论断的提出既有短期原因,也有深层考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发,全球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不少学者认为,这次冲击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这个局面下,国际贸易随之萎缩,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的国际贸易可能萎缩13-32%。
中国是出口大国,在产品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当然要更多地靠国内消化,这就是国内循环。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不断打压,比如对华为实施断供,也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出口。这些企业要继续发展,产品就要更多地靠国内市场来消化,在国内循环。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什么的方针
以上是当前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论断的短期原因。
但从我们研究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央提出这一论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反映。
虽然有不少学者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称为出口导向型,但事实是,出口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最高的年份(2006年)也只有35。4%,略高于三分之一。到2019年,这一比重就下降到17。4%,换言之,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的82。6%就已经是在国内消化循环,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是以内循环为主体。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什么的方针
出口在GDP中的比重自2006年以来不断下降,反映了两个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一国的经济体量越大,内循环的比重就越高;
第二、当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内循环的比重就会越高,因为服务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不可贸易。
首先,为什么出口占比与经济体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因为现代制造业本身就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的特征。如果一个小型经济体发展现代制造业,其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本土可消化的比重偏小,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只能出口。反之,如果经济体量大的国家发展现代制造业,国内市场能就地消费的就多,出口比重就低。以新加坡为例,其2019年的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104。9%,明显超过其GDP总量,原因是国内市场规模太小,同时出口中的有些零部件是先从国外进口,成品出口之后可能又会计算一次。我国出口占经济总量比重最高的2006年也不过是35。4%,这个比例就得益于中国是个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