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
“孝”字,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生动的描绘出孩子用头撑起老人的手行走的画面,也自然反应出来“孝”的含义。最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将“孝”视为“德之根本”。后来发展到春秋时期,孔子结合了优尔经的精华而著成《孝经》。在《论语》中,孔子对“孝”进行了阐述。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可见,古代的孝,即赡养父母且使父母高兴,是由纯粹的亲情转化成社会性质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它具有文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是我国传统家庭孝文化的核心。孝道,就是赡养父母之道。在这里我们能够发现,“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的意思的完全相符合的,因而“孝”就应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赡养和关爱,是家庭关系中晚辈对待长辈时应当遵循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3]
具体地说,传统孝道主要包括:
(1)赡养父母,敬爱父母。《孝经》中说:子女奉养父母应该做到五点:“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就是说子女在赡养父母时要诚心的对待,去尊敬他们;在照顾父母时应让父母感到开心;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应当要为他们多分担忧愁,细心照顾;如果父母去世,子女要以沉痛的心情去追思,竭尽所能为父母操办丧事,以感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祭祀父母的时候,要虔诚庄严的对待。可以看出,传统的孝道,不只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还要求对父母的心理上、情感上等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使父母愉悦。
(2)顺亲、谏亲。除了要对父母进行赡养和照顾,还要在精神上给予父母一定的关爱,不要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无违”。但是顺应父母的意愿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并不是一的顺从,不分善恶,这样也是不孝。孔子认为,父母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子女应该对其进行委婉的劝谏,不要伤害同父母的情感。可见,孔子所说的顺从,并非盲目的顺从,而是保留了子女理性的判断。孔子更为强调血缘亲情,即强调和谐、和睦、融洽,保存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
(3)保全自己,免父母之忧
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不应不让父母担心,应当注意保全自己健康的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作为子女,你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而且是父母给我们的,你无权轻易处置自己的生命健康,人的一言一行要时刻想到自己的父母,而应当小心谨慎,不要让父母担心,成人以后要尽力照顾好自己,不要让自己生病,更不要让父母陷入担惊受怕之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最担忧子女生病。”所以,既要保全身体,又要保全名望,不要给父母增添烦恼。
(4)祭祀先辈
我国古代的 “孝”不仅存在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之中,在后来更加在道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升华,孔子后来又对“孝”提出了明确的制度化标准,即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祭祖的家庭伦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可以看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家长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更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在孔子看来,孩子出生三年后就可以慢慢的离开父母的怀抱,那么当父母去世后,孩子也应当用三年的守孝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上一篇:浅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当前城中村成因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法律视域下小产权房产...

论P2P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

刍议當代大學生的宪法教育【5333字】

当代中国邪教治理刍议

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