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基地场地比较宽阔,但是由于建筑红线限制的范围比较有限,所以综合考虑应该设计成集中式建筑,建筑周围围合广场与绿化。。建筑总高度为91。05米,已按照规划要求高度控制在一百米以下。85097
A规划要求
⑴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红线,后退城市次干道10m以上
⑵建筑层数<30层,建筑总高度控制在100米以下。
(3)造型要求:新颖独特,有时代感,体现一定行业特征。
B技术要求
1、框筒结构;外围护结构热工要求: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2、主导风向: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3、耐火等级:一级;
4、抗震设防:按6度设防;
5、日照间距:南方地区按1:1。0考虑;
6、建筑的水、暖、电均由城市集中供应。
C设计要求
1、场地设计:综合地段的地形条件、规划条件、规范要求,周边城市建筑环境、交通环境,处理好建筑总体布局、地段内外的人、车流交通布局,主、次入口的设置,场地停车、绿化环境设计。
2、地上建筑面积30000 m2。地下一层为停车库面积5000m2(不计入建筑面积)。裙房为商业用房,层高不超过24米。
3、平面设计按照办公功能房间流程设计布置。论文网
4、停车泊位共300辆,其中地上停车30辆,地下停车270辆。
5、房间名称及使用面积见分配表。
6、所有大小会议室都要必须设多媒体功能
2场地现状
用地概况:本案位于镇江市智慧大道西侧与潘宗路的交界处,东临丁卯新区双子楼区域,西接丁卯新区南北向交通干道经十二路立交中心绿化带,东侧为丁卯新区景观人工湖区域,其地理位置重要,是展现丁卯新区现代化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之一。整块场地较为平整,环境宜人,交通便捷。
3基地构思
(1)总平面布置:基地位于智慧大道与潘宗路的交汇处(北部面临潘宗路,东部毗邻智慧大道),总图布置为了与周边的交通流线组织方式的呼应布置。主体建筑物大致布置在地块靠南位置,让出前方空间作为集中疏散广场与绿化部分,兼作为商业部分的配套。地面形式主要以硬质铺地为主,这种做法降低了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北面与东面作为建筑的主体立面。空间上看,形体上采用的是“主楼+群楼”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为了迎合商业建筑对大开间的空间上的需求。并且,裙楼与主楼之间的交相辉映也让建筑本身在空间上形成层次感。另外,由于本次方案的功能主要为三部分,分别是酒店、办公和商业。为了区分,基地共有是三个主要的出入口。酒店相对于办公,倾向于对外开放,商业与酒店相比人流量大,所以综合以上考虑,本次方案设计的酒店出入口位于北面的潘宗路,商业部分的主要出入口位于智慧大道一侧,办公人员的出入口位于基地的西侧,更具有隐私性。
(2)景观布置:本方案中景观的布置主要为分散式的,与建筑周围的硬质铺地广场呈现围合状态。在北部酒店出入库和东面的商业出入口处均布置景观节点,是人们在刚开始进入基地时就能欣赏到景观,基地建筑的景观品质。在北面出入口景观的两侧是较集中的临街绿化带。不仅营造了美丽的景观,也起到了减少噪音,与外面分割的作用。东面亦是如此,北面与东面的景观带均与建筑呈现围合状态。在北部的临时停车位处的景观带为办公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也自然地起到了与基地外侧分割的效果。高层部分两层休息空间也布置了绿化景观,使人们在休憩之余领略别致的景观绿化,(3)流线布置:地块的良好交通为流线设计提供了诸多便利。流线分为三条:消防流线、机动车流线、行人与非机动车流线。消防流线为一条5米宽的环道。北面的广场可兼作为消防登高场地。机动车在地块内的停车形式为路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地下车库为两层的机械停车库,多数车辆在进入地块以后直接由坡道下至地下。基地西南部为办公人员的出入口。少数车辆由消防车道进入,在边缘停车位可进行短时停靠。人流及非机动车从北部的酒店出入口与东面的商业主要出入口进入。非机动车由入口进入地下车库。此种形式让路面及广场更加整洁完整,方便了物业管理,降低了维护成本。并且在使用上完全将人流与车流进行区分,使用上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