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完整的宗教戒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被道教所演绎。人类欲解决当今的困境,或许从道教这里可以找到有益的思想资源。

关键字:道教戒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道教大约是东汉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宗教,依据先秦时代保护环境的思想对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论文网的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对保护环境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如黄老帛书。姓争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则不失所守“。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就会昌盛,违反自然规律就会灭亡,如不违反自然规律,就不会失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天师道出示了禁止春天和夏天杀害生命的规定,三国志。张鲁传中载有天师道又依月令,春夏禁杀“的规定。早期道教不戒肉食,后来受到佛教影响,逐渐改变了饮食结构和祀神斋供的内容,倡导并规定道士须素食,并俱改先前以猪。羊。鸡。鸭。鱼等动物作牺牲供品而为香花。水果。谷物等,后期道教对此不断加以总结,从戒律上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措施。所谓戒者,解也,止也。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也。“[i]也即戒乃禁止之意,归真之要。所谓律,指犯戒后的惩罚手段,律文是根据戒条而建立的。戒律对于修道之士来说,犹如渡海的舟辑。道教戒律具有宗教法律的作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说教,更不是神话故事的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随时随地就可操作执行的律法,违犯了戒律,就要遭到处罚或者被革除教籍。轰出教门。上自大洞法师。三洞法师,下至清真弟子。俗家弟子,都须遵守。

第一: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终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ii]

六朝时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杀,当念众生。刘宋道士陆修静在其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把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散,润及一切“作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斋文,更以不得杀生以自活“作为八戒清斋的第一戒。[iii]初真十戒第二戒: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说十戒第二戒: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除此而外,洞神经中五戒“之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无上秘要卷四十九说:勿杀伤含气。灵宝仙公请问经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说: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升玄内教经卷九所述升玄九戒“之第四戒说:手不得杀害众生,跂行蠕动含血之属,皆不得杀。[iv]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规定: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蜇藏虫物;第九十七戒规定: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规定:不得笼罩鸟兽。中极戒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v]老君说百病有: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若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

道教还反对惊吓。虐待动物。庄子。秋水一文中说:络马首。穿牛鼻,都是违背自然的东西。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不得惊鸟兽;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不得妄鞭打六畜群众;第四十九条规定:不得以足踏六畜。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三百大戒“之第六十四条规定:不得惊散栖伏;第一百七十二戒规定:不得惊惧鸟兽,促致穷地;第三十四戒规定:不得鞭打六畜;第三十五戒规定:不得有心践踏虫蚁;第六十戒规定:不得便溺虫蚁上。

在不杀生“的基础上,道教还积极呼吁救助动物,并作为戒律规定下来。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六戒经中第三戒便说:人应当去抚恤死者,保护生命,救死扶伤,使得一切生命能够终其天年,不至于中途受伤或夭折。六度生戒第三戒:含血之类,有急投人,能为开度,济其死厄,见(同“现)世康强,不遭横恶“。第四戒:施惠鸟兽有生之类,割口饲之,无所爱惜,世世饱满,常在福地“。即是说人如果能施以鸟类。兽类以恩泽,省下自己的口粮来饲养它们,而没有任何吝惜之意,那么,他的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就会幸福圆满;第五戒:度诸蠢动一切众生,咸使成就,无有夭伤,见(同“现)世兴盛,不履众横。“第六戒:常行慈心,愍济一切,放生度死,其功甚重,令人见(同“现)世居危得安,居疾得康,居贫得富,举向从心。“是说人如果能常怀慈爱之心,怜悯救济一切众生,放生度死,那么当他一旦遇到危险。疾病。贫困时就会转向平安。健康。富裕,人们都会向他学习。可见,道教是从一切生命皆有价值,从因果报应的角度劝诱人们救助动物一定会得到永久的福音的。

从蚕女“的故事可以窥见道教戒律的绝对性,据神仙传:

蚕女者,当高辛帝时,蜀地未立君长,无以统摄,其父为邻所掠去,已逾年,唯所乘之马犹在,女念父隔绝,或废饮食。其母抚之,因誓于众曰:有料父还者,以此女嫁之“。部下之人,唯闻其誓,无能致父归者。马闻其言,惊跃振迅,绝其拘绊而去。数日,父乃乘马归。自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问其故,母以誓之言白之。父曰:誓以人而不誓于马,安有人而偶非类乎?“但厚其刍食,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怒目奋击,如是不一。父怒,射杀之,曝其皮于庭,女行过其侧,马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旬日得皮于桑树之下,女化为蚕,食蚕叶吐丝为茧,以衣被于人间。父母悔恨,念念不已,忽见蚕女乘流云驾此马,侍卫数十人,自天而下,谓父母曰:太上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义,授以九宫仙嫔之任,长生于天矣,无复忆念也!“乃冲虚而去。

这则故事实质上是教人如何对待动物(牲口“),如何对待誓言“。从道教天下生灵皆有灵性,皆可修炼成仙的理论来讲,马“这个具有血气之性的生灵,它和人一样应该得到尊重,享有承诺,因此兑现誓言“对马亦有效。既然是人违背誓言“,那么,马就有权力发出抗议;既然人对马的抗议以诉诸武力来抵赖,那么,马自然也可以复求于武力来讨公平。以往研究道教的学者习惯于将此故事诠释为以忠孝说教,其实是非常片面狭隘的。这则故事的内涵在于教导人树立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皆有神灵住持的观念,人和万物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人不可唯我独尊,誓言“之类具有信义。约定。法令性质的承诺适用于宇宙间所有生命,人所发任何誓言“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兑现,不得有违,否则将遭到惩罚。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所有动物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并从中凸显出律法的至上性。

道教这一思想以及相应的戒律规定是非常可贵的,一般中国人除了信奉人为万物之灵外,其它则皆不足挂齿。虽然所谓的君子亦讲好生之德的话,但食不厌精“的圣人在鱼与熊掌之间并不避讳对熊掌的偏爱。没有山珍海味不能称作帝王宴席。国骂“当中以畜生“。禽兽“。剥皮“。抽筋“为曝光率最多的字眼,以此比喻卑贱。凶残。动物的价值大概只在可供食肉寝皮“。脏腑入药“以兹对人补养,现今又多了谋皮发财致富“的路子,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毛皮堂而皇之地竞相市场。翻看中华美食记载,竟然是猩唇。猴脑。豹胎。熊掌。驼峰。野驴蹄。野驼蹄等等。今人几乎品尝不到这类古人的珍馐了,就以穿山甲。果子狸。猫头鹰。猕猴脑来替代了,还有食马。狗。猫等与人类亲近动物的野蛮习惯。保护环境,提高民族的文明与教养,不能不对这种野蛮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变。

第二:爱惜。尊重植物的生命。道教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也能够修炼成仙。如传说中的花仙。树仙。桃仙等,在古代人们将桃木。苇草。荆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赋予神秘的力量,认为它们可以辟邪驱瘟,故挂在门窗。墙角。后来对植物的崇拜进一步加深,便出现了掌管农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农氏。其实将植物奉为神的现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树。神树。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对植物亦加以保护。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专门对禁止烧山林作了理论阐述:

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何也?愿闻之。

然,山者,太阳也,土地之钢,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绝烧山丛木,木不烧则阴中。阴者称母,故倚下也。[vi]

[1][2]下一页

上一篇:双管压密注浆茬深基坑侧向渗漏中的應用实例【972字】
下一篇:可行性研究茬项目建设中的作用【3295字】

霾背景下關于碳排放权交...

金花茶種产销”一体化企...

连锁餐饮企业供應链會计研究【3577字】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

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會计...

近代會计发展史研究【4920字】

辽宁民营企业推进會计信...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