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圆梁山隧道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出口掘进至PDK355+020时遭遇岩溶涌水突泥,导致开挖面被淹,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通过地质钻探等综合预测预报手段并结合涌出物分析,决定采用全断面预注浆技术进行封堵,有效地堵住了地下水,并对围岩进行了加固,恢复了正常施工。
1概述: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m,是新建铁路渝怀线上最长的单线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和桐麻岭背斜,其中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总长2200m,向斜翼部最大埋深780m,核部最小埋深550m。该段岩溶和岩溶水异常发育,岩溶。高压富水是地质难题。根据设计资料,毛坝向斜段正常涌水量为55000m3/d,,最大涌水量83000m3/d,且洞身处存在4。6MPa的高静水压力。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大量排水将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被疏干,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面的塌陷或开裂。为了减少隧道修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圆梁山隧道高压富水区采取了注浆堵水,限量排放“的施工原则。
2开挖面超前地质探测及涌出物分析
为确保圆梁山隧道的安全优质。快速顺利施工,有效地采取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注浆方法,在圆梁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多种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手段,如超前探水孔钻探。红外线。TSP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地质素描等手段,通过对地质预报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明前方地质情况。
2。1探测过程
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掘进到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后,独头掘进达7133米,并在PDK355+058处开始进行反坡开挖,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每30m进行一次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开挖至PDK355+019时,于2003年6月27日6点开始在掌子面采用MKD-5S地质钻机进行常规超前探测工作。超前探孔布置如图1所示。
图1探水孔横断面布置图2注浆段地质情况示意
Fig。1Layoutofwater-exploringholesFig。2Geologicprofileofgroutingsegment
在探水孔施作过程中,探1#在整个钻进过程中,岩粉为深灰色颗粒,有白色方解石颗粒,有刺激性气体逸出;钻至3m处为破碎岩层,宽度约0。2~0。3m,钻孔内有水涌出,涌水量为20m3/h,充填有黄泥;8~40。6m岩粉为深灰色,较坚硬,局部有破碎灰岩,发生卡钻。探2#有少量水,钻进过程岩石破碎。探3#孔深30。20米,当探水孔钻至15m处有0。3~0。5m岩溶管道,有岩溶水涌出,充填有泥砂和粘土,并含少量砾石,6月27日测得钻孔涌水压力为1。4MPa,全孔涌水量实测100m3/h左右。于2003年6月28日结束探孔。通过探孔情况和地质资料分析掌子面前方3m处有一宽度较小的破碎带,在15m处发育一小型岩溶管道。由于泥砂太多及停电影响,同时洞外大量降雨,导致探3#孔涌水量及水压急剧增大,7月5日涌水量增大到200m3/h左右,由于此处反坡开挖,抽水设施由于泥砂和停电的影响导致掌子面大量涌水不能抽出,引起掌子面淹没。后加快抽水,将掌子面水用两路Φ150mm钢管引出,并在掌子面施作了模筑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止浆墙厚2m,又因水大混凝土密封困难改为3m。掌子面稳定后又进行了TSP地质预测预报和红外线超前探水等探测和验证。根据以上地质预测预报成果可判定前方地质条件大致如图2所示。
2。2涌出物分析
2003年6月29日现场采集涌出物并对涌出物进行筛分试验,测试结果图3。图4示。
图3涌出物成份比例图4涌出物筛分曲线
Fig。3Proportionofgushed-outmaterialsFig。4Sievingcurveofgushed-outmaterials
由图3。图4来看:涌出物中粉砂。中砂占86百分号,而粗砂和砾石等占13。8百分号,砾石长约3~10mm,说明涌出物在岩溶管道中经过长期迁移和冲蚀作用下被磨圆和筛选,因而隧道断面内岩溶管道或溶隙最大直径大于10mm,涌出物累计筛余百分率曲线比较平缓,可见原地层充填物在未受到压力水冲出前,其级配相当合理,呈较致密结构。从涌出物86百分号为中细砂可以看出,在岩溶形成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泥砂被搬运填充在灰岩裂隙中,后经不断溶蚀,逐渐形成岩溶管道。一旦超前钻孔或隧道开挖揭穿岩溶管道容易发生涌水突泥。
2。3涌水量及水压测试
在超前探测和注浆过程中对平导掌子面涌水量进行了测试和水压测试如图5。图6所示。由图5可见:在进行顶水注浆前平导掌子面处涌水量是急剧增大的,然后逐渐趋于稳定,最大涌水量200m3/h;由图6可见:在封堵掌子面后涌水压力不断上升,最后稳定在2。4MPa。
图5掌子面涌水量变化曲线图6水压力变化曲线
Fig。5CurveofwatersprayingonthefaceFig。6Curveofhydraulicpressure
3注浆设计及施工
3。1注浆方案的确立
根据超前探孔过程中涌水状况,从安全性。经济性考虑,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前方出现的岩溶管道水,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以堵为主“的施工原则,采用了注浆堵水,封堵岩溶管道,加固破碎地带“的施工方案。根据溶洞区工程及水文地质复杂,选用深浅孔结合复式全断面注浆“堵水措施。
3。2顶水注浆和小导管周边注浆
根据二院要求及现场实际,在掌子面施作2。5~3m厚砼止浆墙,两个探水孔的孔口管预埋入止浆墙,然后对其进行顶水注浆。由于砼止浆墙与开挖面周边密封施做的不够严密,导致顶水注浆时周遍跑浆严重,于是决定在止浆墙周边进行小导管注浆。如图7所示。
⑴小导管注浆管长L=3m,采用Φ32mm焊接钢管。注浆管前端加工成圆锥状并封死。花管部分长2m,在花管段上间隔30mm~40mm,按梅花型布设Φ4~6mm的溢浆孔。管尾部分采用两道Φ8mm的圆型钢筋焊箍,其中一道用于缠上60cm左右的麻丝后用于止浆,另一道采用丝扣和注浆管连接。
⑵小导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略向外倾斜,外插角为50~100。
⑶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HSC浆液,其配比为W:C=0。8:1,C:S=1:1,凝胶时间为30s~3min。超细水泥MC浆,其水灰比为1:1~0。6:1,HSC浆液水灰比为1:1~0。8:1,凝胶时间为30min~60min。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