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资助政策品德教育的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09-02
随着教育事业和学生素质的进步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其中不乏一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贫困学生。党中央和国务院极其重视家论文网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建立资助政策体系,随后不断健全该体系,使得贫困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圆满完成学业。这一体系,优化了教育结构,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充分展现了科教兴国这一理念,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有效手段。
一。高校资助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方面。政府资助的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有关部门按照标准和规定程序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认定。在此之前,学生需要在生源地(家庭所在地)获得盖章确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在这个环节上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因为一些手续和户口或家庭问题,有些家庭即使在学费方面有困难,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另外,还有一部分贫困生羞于表达自己家庭情况不如其他学生,就放弃政府给予的帮助。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如今贫困生作为大学里相对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种种问题,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此有些贫困生会产生心理贫困,成为双困生“。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自卑。自我否定。焦虑。抑郁。自我封闭和孤僻心理等。
(二)学校方面。在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国家设置了各种奖学金和绿色通道等,为贫困生解决资金烦恼。另外,在全国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不仅如此,自2012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启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已达到300万,占学生人数总和的四分之一。随着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的加大和贫困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对贫困生的管理工作量日益加剧。例如贫困生认定工作,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为了精准有效地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校方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假贫困“。另外还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能只注重资金资助,也要重视精神资助。
(三)社会方面。近十年,高等院校教育的学费和生活逐步提高,大学贫困生的问题日益凸显。光依靠国家教育部和大学的资助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贫困生问题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社会上有一些爱心企业。爱心媒体。公益事业等,提供工作岗位和企业奖学金,但是目前的社会支持还不够全面。社会资助作为高校资助体系的补充,在展开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和手段,宣传贫困生问题,吸引社会各界的重视,拓宽社会资助范围,开辟新渠道,还可以校社合作,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梦想。
二。高校资助政策背后的教育意义
在贫困生中,有一部分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学金,顺利完成学业,甚至走出贫穷。还有一部分无法正视自己与他人的贫富差距,自暴自弃,想要不劳而获,甘愿当全面困难生。对于这些学生,校方就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关注他们日趋扭曲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意识。经济上的困难容易引起学生在生活中自我否定,从自己的心理出发,会因贫穷而感到自卑,从而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失落感增强。其实贫穷不是问题,也不是谁的错,古语云钱乃身外之物“,金钱只是一种工具,不是用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尺。人重要的是内在,上大学也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在即知识储备及正确的三观。我们可以把贫困当作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关卡,只要努力学习,坚持奋斗,那么贫穷只会是一时。不仅是贫困生没必要产生自卑意识,校方和其他学生也不该以贫富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别人。校方在帮助贫困生时,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二)逃避现实。一些贫困生内心敏感脆弱,当然一部分原因来自各种声音。目光的压力。他们一方面不能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一方面又羞于承认自己是贫困生,从而导致学生会逃避现实,不争取获得资助的资格或者掩盖自己的家庭情况。在当今校园里,贫困生“仿佛成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意味着贫穷和需要同情,其实不然。这涉及一个学生的隐私问题。校方可以设立一个网站,供贫困生自行上传所需的材料和银行账号,贫困生认定工作完成以后,直接把助学金或者奖学金打到学生提供的银行账号里,这样既节省了中间繁琐的程序,还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虽然大部分学校为了公平起见,将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名单放在学校公告栏上展示。但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隐私权,对于一些心思敏感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伤害他们自尊的举动。
(三)诚信意识。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按照总体的标准来看,是参照各省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困难标准,学生日常消费行?榻?行判断,同时要求申请认定的学生在家乡的街道办事处填写相关表格(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格“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但认定工作落实到各个学校后就有很大难度,例如参照标准片面和一些人为因素。所以就有一些人钻了政策的空子,在办理一些手续的时候找人情,托关系,成为资金假贫困,道德真贫困“的贫困生“。那么公平理念下的高校资助政策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家长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镜子,学生的诚信意识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如果学生连诚信都谈不上的话,有再多的知识储备也是无用的。
(四)感恩意识。面对国家。社会。学校的这些帮助和努力,有一些学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是他们应当享受的权利,从而导致被资助者习惯接受帮助,在接受资助后很漠然,态度冷漠,内心毫无感激意识。这些不知感激的学生非常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感恩意识,让他们明白面对家庭。学校和国家的培养和帮助,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不求其能有何巨大的贡献,只希望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高校资助贫困生政策,其本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教育的本身目的就是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高智商高学历高道德标准的新中国人才。目前有一些人把这件事本末倒置了,先或者仅启动资金资助一下伪贫困生,忽视了对其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高校资助政策要两手抓,一手抓精神,一手抓资金,只有精神层面得到优化和提高,为这些优秀学子所付出的资金才是有意义的。
三。结论
高等学校资助贫困生政策是在公平教育里面下,新中国为了培育人才推出的重要政策。它不仅是表面上对贫困生进行资金资助这么简单,对不管是贫困生还是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来讲,还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即不仅让贫困生明白贫穷非但不是难以启齿的事,还是一个培养自立。自尊和自强,增强诚实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好机会,同时也教育其他学生不要用一个外在因素(即经济状况)来评判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这项政策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希望将来有更多品学兼优的学子得到助学金或者奖学金,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才。
浅析高校资助政策品德教育的心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