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延迟退休意愿普遍意义下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相较于脑力劳动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较弱;在组织里,高级职务的人(领导) 比职务低的人,延迟退休意愿更强烈一些;退休后,工作待遇福利比较好的单位延迟退休意愿又比待遇较差的单位延迟退休意愿更强烈一些(这里的福利待遇主要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这几种假设无疑都是有其合理性。但把研究对象放置在高校中,笔者可能会得出与之相反的假设和结论 。除去工作本身所带来的好处之外,基于自身身体状况,个人观念等其他别的因素,高校教师可能大多数还是希望按照法定年龄正常退休。更有甚者,希望申请提前退休。在分发问卷时,笔者还是很惊讶看到类似的结果,这似乎与他人常识相悖。笔者个人认为:高校教师作为事业单位的代表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当前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自由、流动状态,对职业也会有多重的选择。在这样一个社会,除去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外,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生活体验。纵使整个社会人均寿命在不断增长,不能忽略工作之外的生命体验。也在其中看到,在常人眼中认为光鲜靓丽的高校教师职业,实际上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论文网
当然,笔者也承认该选题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和不可避免的缺陷。退休是社会中每个劳动者都会面临的问题。退休制度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很大的范畴,这之间一系列的组成部分都很复杂,尤其更牵扯了如此庞大的人群和群体。延迟退休也是近几年才刚刚提出的比较热门的话题。在笔者发放问卷、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普遍得到的反馈是;一些刚刚进入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很少有人去考虑退休的事情,会认为退休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当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未来三十年后需要考虑的事情。简言之,对于未来无法预测的事情,他们现在也很难给出最真实的声音。笔者认为:只能在这一类青年教师群体里去了解他们关于延迟退休意愿的看法。而另一些工作时间较久的、处于近十年,二十年将要面临退休问题的教师反而对这类问题的态度比较明确。延迟退休意愿本身又是一个主观、倾向于微观的概念,可能所调查对象会因为自身处境和个人选择的不同,对某事赋予的意义不同而给出各种不一样的答案。也因为笔者能力有限,可能会无法用所学知识,把个体性的意见上升到一个普遍性当中。只能依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尽可能找到一些普遍性的现象和规律。还因着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导致样本总量的不足和样本性质差异性不大等缺陷。
(三)研究方法
一些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研究和描述性分析为主;而另外一些学者经过反思。会选用定量研究,最常见的是建立回归模型。江西大学徐璐琴在《基层公务员延迟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某县为例》一文反思其研究方法的不足时提到:“在研究方法方面,可以采用例如案例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等方法,以达到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的。其次,样本数据可以更加丰富,使之更有代表性。最后,可以运用多个统计学软件对数据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以得到最佳的检验效果。”此外,该领域中,个案访谈方法用得较少,大多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方法。如华北理工大学任兰兰在《适龄在职人群延迟休意愿与政策走向研究》一文中提到: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使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方法来对河北唐山适龄职工退休意愿进行研究,以便更加详细了解影响适龄人口延迟退休的影响因素。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该领域使用个案研究还是很少。笔者也在《适龄在职人群延迟休意愿与政策走向研究》一文发现,这篇论文未把整个调查过程清晰展现,在文章中数据分析并未呈现。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采取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传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