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在国家提倡下,基本都要转型应用型本科,在这大背景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吗,现在高校都意识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现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到公司以后就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最好能不经过论文网培训就能直接工作,因此高等教育,在企业需求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就业。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
分析
(一)个人环境
高校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其能力素质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为外向,这类个性的学生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但是这种性格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故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加之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其课外活动大部分是外出的休闲类型。俗话说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外出活动能增长阅历,培养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但凡事有利皆有弊,大量的外出活动会占用学生很大比重上的时间,所以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或培养其他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来说较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同时,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偏差,过多的注重工作上的发展“和前途“,很多学生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晋升机会,而然要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必须需要从基层开始历练,一步步培养良好的管理思路,进而成为一位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因素旅游业的发展正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办旅游管理专业以满足众多旅游相关行业对旅游人才的急切需要,然而在笔者眼中旅游学并不是可以随意打包购买的科学“,在众多人眼中常常认为什么学“,只不过是一种学科的理论研究,通过攻读某些著作理论从而记住其中的一些专有词汇就可以通晓的科学。但是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在旅游学上。它是科学,但其实践性与其他科学相比起来是极其突出的,如果缺少相应的社会阅历和经验,那么旅游学就很难成为旅游专业学习中的工具。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旅游学上的学习,因此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完全参照其他专业的设计方式,那么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给学生更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今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急需人才的行业状态,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行业环境状态确实令人堪忧。众所周知,外联权下放之后旅游行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由于旅游行业的从业门槛太低和当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一大批非专业人员涌入旅游行业,这些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良莠不齐,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引进方面的缺失,在招聘人才时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和短期性,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是需要人文素质优秀。专业能力突出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是偏向于熟于管理的人才或是熟于从业经验的老手“。更有甚者,吝惜人才的培养成本和追求短期的企业利润,从而造成大量的旅游人才流失。这样的就业环境现状直接导致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下降和未来从业打算的变更,长久下去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和兴趣逐渐遗失殆尽。
(四)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在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中,社会外界群体心理以及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内部来看,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很多学生更多的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而很多高校毕业生也选择了考研。公务员考试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从外部来看,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期望值较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认为适合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公务员。企业高管。高校教师等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的优等工作。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工作的前景。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过分高估。在社会。家庭和自身三个方面的影响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偏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高校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才能培养出相应的管理经验,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督促他们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出相应的素质能力。
二。对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对策
常言道懂行者,行天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职业规划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素质的构建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通过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等途径,塑造高素质。高能力。适应行业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一)社会的引导和支持高校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社会阅历较少,因此,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在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的构建上起着关键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一是家长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父母的言论行为对高校学生有潜移默化和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给高校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引导,更重要的是正确看待子女的学习能力水平,培养子女正确的择业观念。二是政府要努力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待一些区位条件较差但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在工资待遇及生活条件上给予旅游管理毕业生一定的优待,鼓励学生去这些地方就业,帮助旅游业开发。同时,政府还应该完善就业市场,对于市场上一些阻碍学生就业的规章制度应当逐步取消。最后,政府要认真指导高校办学,在宏观方面控制和引导学校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提供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等。三是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肯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潜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从长远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二)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增强专业认同度是重中之重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都十分良好,高校学生应该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它区别于其他行业,在笔者眼中用开门见山“四个字形容并不为过,当今社会其他行业都经过一定的学习或者能力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资格,如教师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法务人员则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就好比爬山一步步攀登在快到山顶之时才能跨入行业的门槛。而旅游业则不然,虽然作为导游人员需要通过导游证考试,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导游证就不能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由于跨入旅游业的门槛很低,所以大量的非专业从业人员能轻易的涌入旅游行业,但是旅游行业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行业。旅游销售面对不同的客户需要精湛的销售技巧来推销旅游产品;导游人员需要丰富的文史知识。优秀的带团技巧。多才多艺的文艺才能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旅游计调需要犀利的眼光。统筹规划的能力。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预测能力。所以从事旅游行业很容易就能轻松的打开旅游业的大门,但是门里赫然屹立着一座雄伟且难以攀登的高山,这时非专业人员良莠不齐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对这座高山望而却步,极具功利性和短期性的从业心理导致他们思想不稳定。跳槽频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这严重的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相关就业环境的风气。目前,旅游业的管理者很大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仅仅只有初中和中专的文化水平,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这样的管理水平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要。主席提倡大力发展文化和第三产业,对于中国旅游业将是一次新的洗牌,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应该抱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强专业认同度,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学校环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如杂家“一般的知识结构和多样的才能以及一定的业务素质。在这种要求下,高校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高校应该着力展开课程教研,匹配好公共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增设一些实训式课程以及专业性课程,如:自然。地理。文史。礼仪等等,同时增设实践技能和场景模拟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课程全部书本化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尽可能的安排他们去一些场景模拟课堂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书本内容,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等等。同时在实训式学习方面也可以在课程设置上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利用该段时间组织学生更多的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出面联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以见习或者实习等身份进行实践工作。或是安排一些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定期给学生开展讲座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行业形势以及从业方向。在专业性学习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提倡多种语言教学,不单单仅设置英语课,在二外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预留充分的课时,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外国游人来华进行旅游活动,而如今能够接待他们的外语导游人员大多数是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更需要通过多种语言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有的放矢。
总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一项复杂工程,职业能力是学生的生命线,现在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工作岗位为目标,整合教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学有所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企业喜欢的高级人才。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