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规模经营个案解析。梯度划分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5。010

1引言

改革开放35年来,以均田制“为特征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甘肃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增加和地论文网带性差距的缩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由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并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做相应调整。随着人们吃饭问题。温饱问题的解决和农业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承包责任制固有的制度缺陷,如土地细碎化“现象严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规模不经济。农户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等问题渐露端倪,农业比较效益随着农产品产地收购价格的低迷和生产成本的上涨呈不断下降趋势。受利益博弈的影响与驱动,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纷纷弃地脱农,外出打工,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出于对农村土地大量撂荒。新生代农民非农化转移和将来中国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战略考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欠发达省份,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滞后于全国及其他地区,且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省内14个市州的地带性差异及内部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鉴于此,如何围绕甘肃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就成了当前我们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利用实地调研。个案解析与效率指数测比的方法,对全省不同农业片区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水平进行聚类与梯度划分,总结提炼高梯度“地区的成功经验与路径对策,以为甘肃低梯度“地区的发展与赶超提供经验借鉴,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2甘肃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个案解析与梯度划分

甘肃作为西部一个比较典型的欠发达省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农业在历史性解决吃饭问题。温饱问题后,驶入了特色定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甘肃立足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现已初步形成以定西为主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规模化生产基地,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基地,以平凉。庆阳。天水。陇南为主的苹果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以庆阳为主的瓜籽。小杂粮规模化生产基地,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五大优势蔬菜产区和以河西走廊为主的杂交玉米。瓜菜制种。酿造原料规模化生产基地。2014年,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960多万亩,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4。6百分号;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的农户达到23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8。5百分号;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1000多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65家,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400多万吨,加工转化率达49。5百分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基本覆盖全省特色优势产业。以马铃薯。中药材为例,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062万亩,鲜薯产量1600多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居全国第一,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鲜薯产区和最佳种薯繁育基地。现已建成有一定规模实力的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12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57户,年加工鲜薯430多万吨。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3。69万亩,产量98。37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五大道地药材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百分号。60百分号。50百分号。60百分号。25百分号。现已建成中药材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63家,年加工中药材20多万吨。农业区域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甘肃农业分散经营。低效重复。竞争乏力的状况,而且催生出许多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为甘肃现代农业的提速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甘肃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依旧不高,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基础条件差。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现实的考证认知,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必要通过甘肃不同农业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个案解析来总结成功经验,挖掘共性特征,以为甘肃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甘肃不同农业片区农业规模经营的个案解析与经验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对甘肃不同农业片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实地调研与个案解析,我们发现,十二五“期间,甘肃以区域特色产业定位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省内不同农业片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参照已有研究,结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与核心特征,从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将劳均耕地面积。劳均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综合起来,用指数法构造农业经济转化效率指数,并以此分析甘肃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地带性差距。通过对2014年甘肃不同农业片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的效率指数测算。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梯度。第一梯度:河西绿洲农业灌溉区和沿黄农业灌溉区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最好的地区。第二梯度:中部旱作农业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区为次好地区。第三梯度:南部山地特色农业区为次弱地区。第四梯度:甘南及祁连山高寒生态牧区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最差的地区。如表2所示。众所周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手段是通过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变革创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从实地调研和表2的对比分析来看,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滞后的县区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甘南。陇南及祁连山区,也有一少部分分布在中部干旱地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区,这些地区山大沟深,土壤贫瘠,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发展现代商品农业的意识淡薄,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少,农民的职业化程度低。河西绿洲农业灌溉区与沿黄农业灌溉区所辖县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整体发展水平高,农业经济转化效率高。中部旱作农业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区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增加和农民职业化程度的提高,以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草食畜为主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体呈上升态势,从全省来讲,处于次好地区。

3促进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提升发展,必须按照全产业链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品质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构建农业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经营体系。

3。1围绕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公司制农业企业是引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意味着,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状况,特别是带动引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的状况对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影响巨大。从课题组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凡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比较高;凡是以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地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为此,要推动甘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水平。上台阶,必须着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对联户经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公司制农业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不同经营主体沿着产业价值链进行专业分工的深度嵌入与合作,使农业资源特别是农地资源。资本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优化配置,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与经营风险,着力提高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3。2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职业化水平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没有固定模式,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经营主体可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实践不同的经营模式。目前甘肃比较典型的农业规模经营的模式主要有业主经营模式,即业主通过拍买四荒“土地或成片租用农民的承包地成为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市场引导模式,即在一些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村。合作社组织模式,即通过合作社把从事相同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定价销售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入股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为企业的股东,企业将入股土地进行整治和连片集中,进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企业订单模式,即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引导农民按公司的标准要求进行订单生产,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以上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职业化水平,为农业规模经营的提升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应不断完善,总结推广。

3。3健全农地管理机制,促进农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

均田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弱化了农村土地的经济功能,事实证明,难以形成致富途径。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按照市场化配置原则,健全农地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政策引导机制。出台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商品农产品原料基地的相关政策,多管齐下推进土地流转。二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农地规模化经营奖补机制,吸引更多农村能人和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机制。要对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种植大户。企业业主的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对大宗土地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和流转合同签证制度。四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依靠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区仲裁。司法保障,有效化解农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五是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或托管中心,以土地托管为载体,对农村撂荒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托管发包。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将承包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种养大户流转。

3。4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规模经营主体的科技支撑

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为此,必须从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转变科技服务方式入手,进一步强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科技支撑。一是以十二五“期间省农牧厅确定的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组织专门的科研团队,明确首席专家,为区域优势显著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攻关与服务。二是建议省上将武威黄羊镇打造成甘肃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省农垦集团的优势,整合人才。科研与土地资源,为河西绿洲农业区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示范指导。三是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组建研发机构,促其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技术集成与产品研发。四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及推广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科技应用能力。

3。5拓宽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

甘肃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因资金短缺,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为此,必须下大力解决规模经营主体筹资难。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根据甘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政策,把财政支农资金真正用在甘肃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关键环节上。二是参照省上已成立的能源。交通投资公司的做法,由财政注资成立专门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通过与信用社。银行合作,推出更多适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担保贷款产品。三是以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等投资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四是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扶持单体规模实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使其在更宽领域内筹资融资,以解决其经营规模扩张所需的资金。3。6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为确保农业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以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搞好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与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名优特色农产品直营店。单位大客户直供,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产品销售难的困境;二是鼓励支持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的政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到省外大中城市乃至境外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通过订单生产。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实现与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通过众筹众创,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以改变目前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等客商上门。代办地头收购的传统营销方式。四是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功能区划分,集中力量扶持建设3-5个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使其成为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物流平台。五是在甘肃二。三线城市建立蔬菜。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原有集散。交易。中转等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净菜加工配送。肉品。乳品产销对接等现代物流增值服务,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强甘肃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甘肃农业规模经营个案解析。梯度划分与对策研究

上一篇: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對策【4509字】
下一篇: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對策研究【3948字】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体...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农...

黑龙江垦区农业职业教育...

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与對策【4327字】

黄冈市休闲农业发展设想【5054字】

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

长庆四年到宝历元年任职...

我国雾霾防治的环保执法...

企业现金流量包装及甄别初探【2050字】

浅谈南方农村生猪生态养殖模式【1695字】

营改增”给企业會计核算...

新型铣削测温系统设计+CAD图纸+答辩PPT

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3808字】

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开题报告

云计算服务茬高校信息化...

剪切增稠流体复合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