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56-02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而课程建设是实现课程实效性的保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进行,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文网的建设面临着来自社会商业文化。学校生存发展环境。学生对课程的抵触与抗拒心理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只有对课程采取切实有效的创新举措,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与性质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因此,从狭义上说,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具体指学校设置的某一门教学科目,或者指一门学科教学内容的完整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受到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被列入必修课程。追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发展进程,课程设置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党党史和国际主义运动史(简称老四门“),到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GM史(简称新四门“),再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与主义理论课相结合的两课“,直到包括主义哲学原理。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八门课程的98方案“,课程设置才逐渐规范化。05方案“将原来的7+1“精简为4+1+1“,即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这次课程改革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概括了原来的两课“,科学地整合了两课“的基本内涵,至此,课程设置走上科学化[1]。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属于一种以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而建立的学科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业建设培养后备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是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急需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各种人才。但是,由于制度的弊端,致使人们对农业一直较为轻视,农民的社会地位也较低。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为了跳农门“而寒窗苦读。因此,许多学生考上农业院校后,情绪甚至有点低落。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大学,认清自我,开始新的人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的三农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可见,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具有鲜明农业特色和实践性特点的课程。从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反映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的课程。因此,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就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的。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德育课程,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2]。
二。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商业文化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观念。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目前正处在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化及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多种社会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济的效益至上,促使社会各利益团体逐步形成并呈现多元化态势,社会的这些变化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形成不同意识形态并存,多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的局面,极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混乱与困惑。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益至上的特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唯利性极容易使学生在利益选择时注重物质利益忽视精神利益与道德利益,在道德目标的选择上注重个体目标忽视社会目标,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忽视主导性[2]。目前,大学生中道德失衡。诚信缺失。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尤为突出,给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学校生存与发展环境带来的挑战
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功利目的致使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处境尴尬。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高校已经完成规模扩张,开始注重内涵建设。近几年来,高考人数逐年递减,生源争夺更为激烈。学校要想吸引更多的生源,必须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是社会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在整个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和家长希望大学生毕业后能比较容易地找到一份工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社会也会相应地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和岗位,用人单位希望高等教育能够迅速培养为己所用的人才,希望大学生上班后能立即开展自己的工作,并能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校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形势需求,不断开设新的专业来满足社会变革产生的新需求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就业需要。这就不可避免地因为新专业而挤压其他课程的课时数与教育教学资源[3]。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投入严重不足。学生逃课现象层出不穷,给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三)学生对课程的抵触与抗拒心理带来的挑战
从学生的心理来看,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刚入校时大都有些不甘与排斥的心理。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寒窗苦读十二载,还是没能摆脱农“字,因此对进入农业院校难免心有不甘与排斥。除以上问题外,大学生普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持拒绝或逃避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大学设置的辅助课程,不如专业课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大学生的这些心理是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市场经济的唯利性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使大学生在面对价值选择时比较普遍地追求物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精神价值,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学生更容易做出功利性的选择。在笔者的一次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毫无帮助,纯粹属于浪费时间。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普遍比较看重能够帮助其尽快就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类看似没有实在帮助的课程持拒绝或逃避的态度。他们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其物质利益的联系更为紧密,可以帮助其实现就业,让他们获得更为直接的物质利益。在大学生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知识,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与他们将来的工作没有太大的联系。政治“只是政治家或理论家关心的问题,普通人是否了解并不重要。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是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创新途径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核心。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实际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学内容要注意吸收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要立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教学内容的创新,核心就是避免各课程之间内容的相互重复。这就需要教师对各门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课时的调整,通过调研,及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除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外,也可从不同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与分析,力求讲出新视角与新观点。
(二)教学环节的创新――利用农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实际情况,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突出农业院校特色,努力建设校外新农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加深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内涵与本质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深入了解现阶段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面临的巨大挑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课程建设的创新应当包括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改革评价方式。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构成要多元化,可以将学生各种形式的平时成绩与学期考核成绩结合,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三)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课程建设创新的进程中,逐步建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注意发挥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教学专长,开展研究型专题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就是建成一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为主体,以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外聘教师为补充的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队伍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教师队伍,才是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
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