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化是人类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中央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期中建设现代农业是重点之一,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解论文网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部署的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在全省各地推广几千年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减免农业税的改革工作,并加大力度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科学论断。其次,2006年江苏省财政支持三农“资金181亿元,2007年财政惠农资金达到了230亿,2008年增加到290亿元,2009年增加到427亿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黄金发展期。粮食自2004年开始连续5年增产,农民收入持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也应该发现,江苏省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滞后,农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等。江苏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发展了数年,江苏省过去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怎么样?距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本文希望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作一个客观的陈述。
现代农业概念的最先出现,主要归功于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库兹涅茨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解释为在一个长期内为其居民提高越来越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库兹涅茨,1985);而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认为改造传统农业应该引进新的现代化生产要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1964)。国内学者对现代农业的研究,除了少数学者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与技术要素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外,大量的文献都是属于思辨性和政策性研究过程(赵德余,温思美,2002)。国内学者对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学者对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作了一些界定,主要是以下几个角度,与传统农业对比认识现代农业(李炳坤,2007;耿黎,2008;王学真2006等);有的学者从实体特征认识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去管理农业(王永江2003);而蒋和平概括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商品农业。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一体化的农业。而袁志清认为现代农业应该是现代持续农业“,是替代石油农业“的最佳选择。傅晨(2001)认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工业为依托,在现代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大农业,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低劳动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高商品率和高度社会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从本质上说,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农业做了一些探索,认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首先应该来自于政府的支持,其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最后发展农业合作组织。(高照军,2008)
国内目前对现代农业的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农业部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大方面着眼,将评价指标确定为10项: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比重。农业劳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均生产农产品数量。每公顷耕地创造国内生产总值。森林覆盖率。各项指标按阶段性分为起步标准(近期目标)。初步实现标准(中期目标)和基本实现标准(远期目标)。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设计出一套由三级系统构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
其次,一些学者对现代农业的指标评价体系作了一些探索,赵旭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个方面,构建了19个指标,同时在指标测评系数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南京市1995-1996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认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田珍则构建了地区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仅仅是从原则性角度做了一些探索,并未进行细化。
第三,较多的学者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对现代农业进行实证分析,袁志清主持的研究组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指标进行了量化,并且在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农业理论的理论与实践)。蒋和平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法,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了相应的测算(蒋和平,2006);傅晨等则对广东省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傅晨,梁小伊,陈春霞,2005),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单玉丽(1998)对福建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作了评估;赵锋(2006)从农业生产力水平指标。农业科技水平指标。农业产出水平指标。农业商品化水平指标。农业经济结构指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七个大类。二十四个小类以及若干辅助指标对广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作了评价,认为广西农业还存在于向农业现代化转变的初级阶段。
目前对江苏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赵其国(2009)认为江苏发展现代农业应当进行10项政策,比如规划耕地。提升机械化水平等;许才明(2009)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对江苏现代农业战略作了一些探讨,认为江苏农业应当达到的功能包括生产性功能。生活保障性功能。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以及生态性功能;通过文献搜索发现,大部分学者对江苏现代农业的探讨是从思辨性和政策性的角度阐述的,乔玉洋(2008)设计的统计指标。权数及标准值和江苏省实际情况,构建了评价江苏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结构与水平。劳动生产率。生产条件。农业市场化与商品化程度。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等6类17个指标,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对江苏省2002~2005年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度进行了测评,认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只是出于初级水平。江苏省农林厅。省统计局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资料采用目标性指标体系,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角度出发,比照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制定了一个由8类17个指标组成的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鲍进,2001)。
综合来看,目前对江苏省现代农业的研究文献非常多,但是通过模型进行实证的研究却非常少,因此,有必要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现状作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2对江苏省现代农业评价体系的一些观点
2。1研究内容
(1)从技术含义。经济含义。制度含义。生态含义等角度,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界定,分析其主要内涵和特征。
(2)通过江苏省农业发展历史的回顾,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脉络做一次清理,以农业部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构建的现代农业指标体系和江苏省农林厅构建的现代农业指标体系为基础,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尖端技术应用。农业产业化。农业生态化等角度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量化。
(3)通过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手段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作相应的分析,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历史,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进行客观评价?江苏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发现江苏省在现代农业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升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江苏现代农业发展速度。
2。2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现代农业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构建的现代农业评价体系作为基础,结合江苏农业发展实际,构建适合江苏省的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主要数据搜集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作实证分析。
当前在研究现代农业文献资料中,由于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具有规范。直观。经济意义明确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也使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主要模型如下:
指标权重,Wki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的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Aki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的第i个二级指标的数值,mk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数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重和指标的确定,这也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江苏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