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037-02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硝烟弥漫的竞争市场上,论文网企业的市场细分行业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企业业务发展模式向一体化和专精化两极发展。
传统细分行业市场的工程企业不仅要顺应发展趋势――跨行业。跨产业链发展(参与总承包和产品供应等),还需在原有优势细分市场步步为营,提升技术比较优势,不断构建新的细分市场壁垒。提升技术比较优势,技术创新是关键。企业唯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将创新求精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工程设计企业的必要战略之一。
在技术创新来源上,企业可以积极推动理念和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可现有多种优势技术的集成,或者通过引进(积累)―消化(归纳)―吸收(提炼)―再创新(推广)技术逐步形成。完善自身的核心技术,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1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
环境
著名经济学者德鲁克说:人是我们的最大资产。在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创新力的要素。对于以智力资本为主的工程设计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不断激励人才培训。学习和创新,技术持续进步,企业才能拥有引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①结合企业长期战略与生产实践实施培训。通常企业采用传统课程或讲座的方式,培训对工作绩效影响不显著;员工培训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未能实现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支持。企业应将人才培训和学习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把职工培训作为每个部门的基本任务之一,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②培训和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企业外部培训。技术交流。研讨会。内部培训。外派深造等。通过不同层次。需求。效用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开阔专业视野,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更新知识结构。如各专业技术带头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的专题学术考察。每年选派2~3名能力业绩突出的青年技术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专业深造。
③根据人员的专业能力层次不同,向纵深方向发展。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根据专业和人才层次特点,系统化。专业化,为人才的技术创新建立扎实的知识结构体系。做好培训需求调查,结合各层次。各专业人员特点设立不同技术人员学习知识体系。新进人员所接受的是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培训。骨干技术人员的培训是第一线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所需要的技术,如基础技术讲座。院所专业讲座。综合基础。技术进修。高技术专业。讲演会。研究会。学习会。轮流讲读会。研究发表会等。面向技术部门经理人的培训内容是技术GM管理,如讲演会。研讨会。高技术专业进修。管理人员技术进修等。
2组织上建立推动企业核心创新能力的研发和学术
机构
2。1设立研发机构从事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对于企业优势学科或方向。新兴专业领域。应用型交叉学科或技术前沿,可以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在设立研发机构时,特别注意选择应用面广,且能产生较高投入收益比的专业技术领域。
国内很多大型设计企业如天津建筑设计院将传统业务院所中的机电。结构专业高端技术人才集中起来建立机电。结构研发中心。解除高端技术人才不对外经营负担,为其集中精力技术攻坚和指导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开展高端技术咨询业务,推动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塑造专业技术品牌。
理清课题申报。专利申请。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会议等流程和时间节点,通过费用报销。分配人员协助。定期相关咨讯收集发布等给予制度性的协助,为研发人员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
对技术骨干进行有关知识产权知识。形势以及专利法的培训,帮助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和技巧。对于设计所的联络人员,也要进行专业培训。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利信息检索和应用的培训,使得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能利用专利文献开展技术创新。专利维权。
2。2发挥专业技术委员会等松散型学术团体作用,推动
技术的创新
工程设计企业一般下设各种专业技术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组织。在这些专业技术委员会中,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结构,组织各种专项研究组。研究组的工作任务是注意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方案评审会和论证会发挥对院方案的指导作用,实现创作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双提升。
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专家评审机制,工程创优。评优机制。技术资源共享机制等,设立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激励技术研发。设计创新。学术研究和工程创优,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和激励机制。
3改造业务生产部门,提升创新能力
①以工程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优化工程设计。改变技术研发机制,结合市场搞创新。以核心业务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保护为抓手,重点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于重点院管工程,着眼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点,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和突破,实现业主价值最大化。院级负责人亲自抓技术创新项目的推动和落实,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监督指导,并积极促进研发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改变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弊端,将科研工作落实到基层生产部门。②加强业务部门培训职能。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部门目标,拟订技术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业务部门培训职能,提升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开拓专业视角,积累技术创新能力。生产部门负责人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的培训计划对部门工作目标进行分析,并通过对部门人员个人需求及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制定日常学习培训计划,通过会议。讨论和面谈等方式,对下属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对下属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在部门负责人的工作岗位职责中明确,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被指导者的绩效改善效果,也应作为未来个人发展的参考依据。③设立创新目标,结合部门和个人发展目标,以工作成就感和绩效考核两种手段激励。在企业精神层面,领导者在目标的设立过程中与下属的有效沟通交流,以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业务团队和个人,有效的将企业的远景目标与个人目标。职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以更重要的工作和更大责任为激励手段,激励有强烈内驱动力的员工。在企业制度层面,对业务部门的技术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提出技术创新目标,实行创新目标责任制,与业绩考核。聘用晋升挂钩。把基层单位开展培训学习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采取分配激励机制。④报酬分配机制上的激励。设立新业务创新奖励基金,对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和新业务拓展的公司和个人给予重奖。如天津勘察设计院的做法是对技术引进项目,给予一年新增利润的10百分号奖励;对自主创新项目,给予两年新增利润的10百分号的奖励。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凡事通过新技术新业务获得的利润不需上交,全部留给基层单位自行支配,从而大大提高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技术创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在技术创新部门,建设学习型组织
在业务部门内部建立了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将员工的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个人。业务团队和整个企业共同发展。学习型组织具有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交流信息化开放化的特点。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实现途径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①实现自我超越,有赖于个人意志力。专注力的支持。很多企业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以帮助员工培养意志品质。持久的工作热情。兼收并蓄的开发态度。②改善心智模式。对应的人力开发策略是在企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中,增加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培养和训练。③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就是企业组织中大家共同愿望的远景目标。战略方向。从上至下的企业愿景和目标的宣传教育很有必要。上下级对每个人的个人愿景的沟通面谈以及企业各种交流平台的分享都是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手段。④团队学习。一个真正在学习的团体,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团体学习需要修炼,修炼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能超越自我,克服防备心理,学会相互学习和工作,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同思维。企业培训中对应设置员工的沟通。分享。团队精神等的课程,帮助组织形成共同学习和分享的氛围。⑤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修炼关键就在于扩大视野。
5推进企业高效共享的参数化设计信息平台
设计院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宝贵资料,大部分存在于设计人员的头脑里,难于进行共享和交流,即隐性技术知识。
企业对这些隐性的技术知识进行挖掘,形成参数化设计平台,把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的知识即技术参数。挖掘的方法有两种:①对已经设计完成的设计成果进行整理,统计出设计规律,输出参数化平台。②对标准化设计请专业总工程师提出需求分析,输入参数化平台。
上海市政设计集团针对隐性知识挖掘自行开发了参数化设计平台SMEDI-CAD。对于企业重大工程进行参数化平台推广。各设计部门每年也要求完成两个参数化平台推广,写出详细使用报告,并以指标考核。
将隐性知识,输入SMEDI-CAD平台,可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和设计质量。与此同时,个别专门人才的经验。知识及科技成果为整个企业所有设计人员所用,使设计人员从简单重复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更高水平的设计平台上从事创新型工作。利用SMEDI-CAD平台可以缩短年轻设计人员培养周期3~5a。让更多的典型工程技术创新点得以在企业内部推广和运用。
6寻求外部资源与协作,形成产学研结合
工程设计企业贴近工程建设市场的前沿,拥有大量工程现场一手数据,在工程应用领域能准确把握工程建设相关需求,从而有利于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中正确掌握方向。把握尺度;科研院所。高校在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能系统和完善的进行工程技术新领域。新理论的研究。
工程设计企业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力协作,则登高而极远,创新起点更高,利用掌握市场需求和工程应用实证的优势,形成产学研的结合。
工程设计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