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公民意识有利于转变治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民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强。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相应的看法和意见,甚至能够在网络上产生强烈的反响。从近年来的舆情事件走向来看,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华网发布,2016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超过2/3发酵于互联网,由此可见,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如今社会生活中,公众借助互联网参与公共决策正逐步走向常态化。网络舆情的发酵可以干预政府的治理方式,更加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提升公众参与的意识,同时,公众的参与程度越高,也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促使官本位转变为民本位。
(四)实现政策合法性是治理模式转变的基础
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就意味着政府做出相关公共政策时,必须要全方位斟酌民众的需求和想法,同时要将民众的需求为基础再进行相关政策的决定。政府能够主动迎合民众的意愿,吸引民众主动参与政府的相关决策,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做出公共决策的认同感,也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执行相关政策。正如盖伊·彼得斯所说:“让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阶段,而不仅仅是在政策执行后抱怨或提供有关政策执行方式的反馈信息。” 在当今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了解到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但如果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了公众的参与,势必会引发公众的热议,形成相应的舆论,从而质疑该政策的合法性。当前,在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公众更多的是被告知,很难去及时、全面考虑到公众的需求。所以,政府想要进一步保障政策的合法性,就必须促使公众能够参与到政策的决定过程,从而推动政府转变其治理模式。杭州市政府从 2007 年开始实行“开放式决策”,通过互联网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政府在进行治理时需全面地考虑民众的意愿,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实现治理模式转变的现实基础。
三、互联网视野下治理思路的转变论文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治理模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网上服务,同时要满足广大公众参与到公共事务过程中,从而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转变传统治理理念,实现公共服务职能
传统政府治理理念已不再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的需求,进行治理理念创新成已是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极大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也促使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深入人心。互联网的广为普及给政府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平台,同时让公众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但近年来,公众仍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不是很满意,这就要求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服务性政府的最大效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实现“审议式”治理模式,增加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这个话题由来已久。政府在互联网下可以近距离与公众进沟通,有利于公众提升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改变对政府传统治理模式的看法。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说:“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更接近公众,并且当公众感觉到自己与政府关系更加密切的时候,会提升对政府的信任感。” 治理主体为了更好地担负社会责任,减少和民众的讨论距离,“审议式”治理模式是必须经历的一种治理模式。
1.发挥民众“主人翁”意识,加快转变政府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