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是保护耕地红线的有效途径,“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的生命线。国家强调严格保护耕地,但不断扩张的城镇范围,使侵占耕地的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1]。而作为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就显得迫在眉睫。
国内外研究状况
1.九十年代初期许多学者就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在1990年国际土地管理大会上,确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这个思想。
2.土地集约经营理论研究,直至本世纪,西方对于农村土地集约化研究视角和内容越来越广泛,2004年EvaKISS分析了匈牙利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农村土地重构问题。
3.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研究,宋春华等人主编的《房地产大辞典》中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经营程度”词条的解释是:“土地集约的经营程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状况越高,集约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
4.运用研究,潘文灿在国土资源部咨询中心的网站中提出目前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的两条途径:一是主动型集约化途径,二是被动型集约化途径。
1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因素[2]
1.1 制度和政策因素
土地集约,政府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复垦等,这些政策对促进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和集约节约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就现阶段的政策和制度,还是不够完善,造成了农村建设用地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未能充分的使被节约出来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被充分的利用。反而使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面积逐年增多。
1.2 农民自身思想因素
农民自身思想因素主要指农户主观意识上的对土地集约的抵触,而造成这种意识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生活习惯、农民认识水平及其传统习俗等。很多农户单纯的认为宅基地的使用权就是所有权,对自己的宅基地有支配权,造成宅基地的使用相对混乱,住宅所需用地面积不降反升,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1.3 规划设计因素
针对农村土地集约,政府给出了多种规划设计,但由于农村的开化较为迟钝,规划对农村的约束力相对较低,造成农村各种基础先核实建设难以保证,土地集约进程缓慢,有些地方土地集约工作难以进行,村庄建设混乱,出现了居民点用地面积与村庄人口不匹配的现象。
1.4 资金因素
整理闲置、废弃农村居民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投入主体在现阶段难以保证资金的充足到位,使土地集约节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效果也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直接挂钩,经济发达的地方推行好,经济不发达地区却无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只是应付上级下达的任务,造成土地被大量浪费。
- 上一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应对策略
- 下一篇:江苏省电能效率及节电潜力空间分析
-
-
-
-
-
-
-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