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会养老模式现状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经济上看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人的寿命延长,这样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人口占据整个中国的大部分,如何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认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予以解决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分析了解到,当前农村社会养老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一)老龄化加快使农村社会养老跟不上节奏
目前我国老龄化非常严重,而且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部分的老人都在农村,并且很多农村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中。
其实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的老龄化形势比城镇更为严重,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大部分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有的在城市定居后,想把老人接到城里,但大部分老人习惯了农村生活,不习惯到城市生活,仍留守农村,在城市忙碌的子女无暇顾及农村的父母,有的人到中年才回到老家,这样农村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加上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困难,身体疾病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农村社会养老模式的不完善,赶不上老龄化的步伐,致使农村养老问题仍然无法完全解决。
(二)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养老模式还未被农民完全接受
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赡养是通过互惠关系体现的, 他们通过为年长的父母提供照顾, 为将来自己能获得子女的照顾树立榜样,这种供养与反哺的方式使得家庭养老模式能够延续下来。而城镇化发展及转型带来的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已经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我觉得主要是出于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规模即子女数的减少;二是居住方式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共同居住转为分居;三是劳动力的社会参与率提高,尤其是妇女就业变得普遍 。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在历史上,赡养老人是在以孝道为核心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且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百善孝为先”,在传统孝道文化的浸染中,广大农民认为孝敬父母是必须且应该的,而这种意识正是农村家庭养老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由于农村缺乏社会养老机构,或者是养老机构的不健全,老人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在某些方面,家庭养老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