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15
4。3 旅游产业对经济影响重大 15
5 提高福建省城市首位度的对策 17
5。1 优先发展沿海大城市 17
5。2 扩大省会城市规模 17
5。3 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步伐 17
6 结论 18
6。1 主要结论 18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城市首位度研究的提出
1。1 城市首位度的定义
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在1939年,第一次提出城市首位律这一新的概念,他解释城市首位律是一种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马克·杰斐逊选取了51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这51个国家里有6个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时段。通过对比每个国家的前三位城市的规模和比例关系,马克·杰斐逊发现,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之比大于两倍的国家有28个,大于三倍的国家有18个;此外,这个最大城市还体现出了其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和智能,并在该国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影响。马克·杰斐逊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已构成了一种规律性的关系。由此,他总结出首位城市的定义——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着巨大的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中占据着明显优势的城市,即为首位城市。目前,首位城市的概念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一个国家的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值,就叫做首位度。首位度已经成为一种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做首位分布[1]。论文网
1。2 城市首位度的研究方法与范围
为了计算简化和易于理解,马克·杰斐逊提出的城市首位度的计算方法采用了“2城市指数”,公式为S=P1/P2。
有人认为“2城市指数”计算方法过于简单,于是提出了“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的计算方法[2]。
“4城市指数”计算方法的公式为:S=P1/(P2+P3+P4);
“11城市指数”计算方法的公式为:S=2P1/(P2+P3+…+P11)。
以上各式中,S表示城市首位度,P1、P2、P3、…、P11表示城市按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
这三种计算方法都是研究第一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比例关系,因此也有学者将它们统称为“首位度指数”[3]。根据位序-规模这一原理,得知采用“2城市指数”这一方法计算出的城市首位度指数应该是2,采用“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这两个方法计算出的城市首位度指数应该都是1[4]。
事实上,尽管“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的计算方法看似更加严谨,但是有研究表明,它们并不比“2城市指数”有明显优势。国外学者曾对81个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最终发现它们与“2城市指数”计算方法之间存在0。86的正相关[5]。由于如此大的相关性,所以本文采用“2城市指数”计算方法,也显得更加简单实用。
目前普遍认为,采用“2城市指数”计算方法时,当得出的结果大于2,可以认为该第一位序城市为马克·杰斐逊所描述的首位城市,小于2则不是首位城市,属于低城市首位度。结果大于2时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结果大于2又不大于4,属于中城市首位度;第二种情况是结果大于4,属于高城市首位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