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形态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理位置,其发展方式发展方向等都必须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水平、物质生产条件想适应,也就是说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土地利用形态的发展。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是两种主要土地利用形态表现形式。显性形态是指指定范围内,其主要土地类型所具有的特征形态,主要有两种属性,一种是数量上的属性,一种是空间结构上的特点[2]。显性形态有面积和份额的数量以及类型格局、种植结构等的空间结构。隐性形态通常不会被简单发现,它“寄生”在显性形态之中,由显性形态决定,通常具有各种不同的经济属性[2]。隐性形态有养分含量、污染程度、退化程度等的质量;国有、集体所有产权;还有多种经营方式;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固有投入;产量、产值、产投比等产出能力。论文网
2。2 研究意义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加迅速,导致人均土地利用面积较小,资源分配不均,农用面积较少,随着环境的恶化,人口与土地矛盾加剧使得土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镇不断发展,农田、牧场等农用地迅速被建设用地侵占,导致农田、森林、牧场等转变为城市发展扩张土地,农田不断减少,绿地面积下降,使粮食短缺,环境恶化,加剧污染等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合理利用土地和有规划的开发土地是城镇发展的重中之重。
土地利用转型探究是不是精确和可信,与城镇未来各部门的土地利用分配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土地资源的利用避免盲目,更加的科学合理,并能够为其他城镇提供可以参考的凭证。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准确调整农业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之间、农业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使得土地利用的供需较为平衡,让土地利用更加合理,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生态建设发展[3]。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和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选择睢宁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可以比较典型的反映土地用转型的变化和规划土地建设的实际情况。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为33°-34°N,117°-118°E。四周分别被安徽省、徐州市、宿迁市等多个城市的数个城区相连,属中国北方的南部,交通枢纽徐州的一部分。
睢宁位于沂蒙山脉以及淮海平原的交界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缓缓倾斜,比降率大致万分之一点零八。境内除西北、西、西南部有少量丘陵外,其余大都黄泛冲积平原。全县最高点是古邳镇的岠山,海拔约为204。7米。平原地区最高在西北部海拔37。2米,最低于东南部海拔18。5米,平均海拔高度为28。3米。境内北部的黄河古道横穿东西。全县大约有超过一千七百平方公里。
2014年,睢宁县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四百亿元,上涨近百分之一,增长量位列徐州第一。一定时期内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达二百一十五亿元,增长近四分之一,增长量居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百亿,增幅超过百分之一;到账注册外资1。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两万和一万二的水平,增幅均超百分之十,两项收入增幅领跑全市。
3。2数据来源
社会经济和土地数据来自于2000年、2010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徐州市统计年鉴以及《睢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数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TM遥感数据;二是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料数。而两种数据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和相关书籍[5]。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