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南京白局简述
3。1历史
南京白局是南京的地方曲艺形式,是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明朝,2004年白局列入《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8年白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5月29日首家白局剧团成立。白局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百曲”与“白局”方言发言相似,讹传混淆之故。另一说认为“白局”之名源于“白摆了一局”,该说认为“白局”纯粹为了消磨时间、打发寂寞、自娱自乐不收费的表演。文献综述
近七个世纪前,南京的丝织行业发展十分兴盛,一度发展成为南京的支柱型产业。许多从事此类生产的工人们在长期以往机械地辛勤劳作下不免产生循环往复的枯燥感,为了能够减轻枯燥无味及压力感,适度的调节紧张的神经,得以寻觅一些趣味性强的娱乐活动,南京白局从此应运而生。然而,清乾隆朝的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南京纺织业坊大量倒闭,许多工人面临失业,加上地方官员对南京地方民间音乐的不够重视,白局也就逐渐衰落,许多赫赫有名耳熟能详的曲目曲调相继失传。直至清光绪年间,白局的状况都是存在于乡间的业余表演形式,光绪末年,为了更好的发展白局,白局班组在栖霞、雨花、大厂、浦口乡间都开始进行白局的艺术表演活动,曲目新颖有特色。民国初年,许多擅长白局演唱的织锦工人因为遭遇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为谋求生计,选择进城做起其他的服务行业,由此,将白局演唱形式和风格带入城市,不同的服务行业中南京白局生根开花,从此,各个社会阶层都认识到这种地方曲艺南京白局。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潦倒,民族工业逐渐萎缩,南京丝织业一度遭受重创打击,白局也随之一蹶不振。建国以来至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提出意愿发展民间民俗音乐,对白局进行了抢救扶植。夏冰流担任当时的南京市总工会,在他的力推下,创办了首支南京白局剧团,想到推陈革新,将南京白局重新搬上舞台。1966年文化大开始,十年浩劫,白局剧团因此被迫解散,南京白局剧团就此停止了活动。四人帮粉碎后,百业俱兴。1980年初,改革开放全面推行,政府大力拯救民间音乐遗产,但因种种原因,抢救白局的扶植计划中途夭折。据一些白局老艺人追述,南京白局曾经历过“三起三落”。无论“三起”还是“三落”都是伴随着纺织业的兴衰起伏。
3。2 现状
对于前些年南京白局传承和发展所遇问题,近阶段各方面有了最新的解决措施,南京白局能否传承下去的重要条件是从事白局创作和表演事业的成员数量,之前有报道称南京白局现有的老艺人仅存6位,难觅年轻接班人,传承主体面临严重的断层危机,另外,即使现存还有表演艺人,其演艺曲目都已陈旧,能够传承的只有固定的曲调、唱词、曲谱等,匮乏的资料和缺乏创新的曲目也阻碍了白局进一步发展的路径,最后,对于南京白局的认知度极其欠缺势必也会造成南京白局的没落,本人就了解南京白局的程度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即使在南京地区,真正听闻并且对南京白局有所了解的本地人也是屈指可数,对于青年一代那更是从未听闻过的稀罕曲艺,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趋势日益渐增,经济水平的提高造成越来越多新颖的娱乐化产品,而南京白局此类的老式戏曲早已不能迎合甚至满足社会大众的口味。
根据以上所指问题,目前也有相应的改善措施和解决方案,针对传承主体面临断层危机这一难题,现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这唯一地方性戏曲艺术,参与并且加大宣传,在各个定点小学音乐课堂、大学公选课设置南京白局课题或者选修,让更多青年一代了解并且学习南京白局文化,之后也陆续有学生向老艺人学艺拜师,这样一来不仅宣传了南京白局同时也增加了白局的演唱人数,青年人正处在学习的最佳时机,接受能力较强,同时还为南京白局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创新新的曲目形式,感染影响身边同龄人不失为另一种宣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