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体系组成对PIC法制备纳米乳液的影响 15
3.4.1乳化剂种类 15
3.4.2乳化剂浓度 16
3.4.3乳化剂HLB值 17
3.4.4油脂种类 19
3.4.5油脂浓度 20
3.4.6多元醇种类 22
3.4.7多元醇浓度 23
3.4.8乳/油含量 25
4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1前言
1.1乳液综述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或几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化学分散体系[1]。以液滴形式存在的液体被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另一种液体被称为连续相(或外相)。根据分散介质(连续相)的不同可以将乳液分为两种类型: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两大类。乳液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界面,体系的能量也会随之升高,因此乳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乳液的不稳定现象一般有以下几种:
(1)沉降(sedimentation)和上浮(creaming)
沉降和上浮是由重力作用导致,乳液体系沉降或上浮的速率取决于分散相与连续相的密度差,其密度差越大,乳液就越不稳定。当连续相密度大于分散相密度时,液滴上浮。当连续相密度小于分散相密度时,液滴沉降。水包油乳液由于分散相密度小,易发生上浮,而油包水乳液由于分散相密度大,易发生沉降。
(2)絮凝(flocculation)
絮凝是由范德引力导致的,发生絮凝时,液滴表面的界面膜较强,在发生碰撞时不足以使液滴的界面膜破裂,因而发生聚结。但是由于液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使液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当絮凝作用较弱时,液滴之间的引力较小,形成的絮凝体通过低速搅拌可以再次分散开来;当絮凝作用较强时,液滴之间的引力也会变大,低速搅拌不足以使其分散。
(3)聚结(coalescence)
由于乳液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因此液滴会不断的做布朗运动。液滴间会发生碰撞,从而使液滴的界面膜破裂,使液滴之间发生聚结,最终形成更大的液滴。
(4)相反转(phaseinversion)
乳液的类型是由体系的温度、组成、离子强度等因素决定,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乳液就可能有O/W变为W/O,或者有W/O变为O/W型,这便是相反转。
(5)奥氏熟化(Ostwaldripening)
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溶解度受到分散相液滴大小的影响,使小液滴的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溶解度大于形成大液滴的分散相,随着放置的时间延长,小液滴中的分散相会倾向于溶解在大液滴中。通过分子扩散作用溶解的分散相逐渐向大液滴中转移,导致小液滴消失,大液滴粒径逐渐变大,整个乳液的液滴逐渐变大。
事实上,以上所说的不稳定现象通常都不会单独存在于乳液中,发生乳液失稳的因素一般是以上几个同时存在最终导致乳液分层[2]。为了使乳液能够稳定存在,必须加入表面活性剂,有时还要加入辅助剂。
乳液形成的自由能公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