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回归分析结果 13
4。3 回归结果的解释说明 14
5 结论与建议 16
5。1 结论 16
5。2 政策建议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高校委异校任职能够提高学校排名吗?
0 引言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治理中,为改善高校绩效状况,引入了鼓励高校委异校交流的制度。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领导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从最初的“的一元化领导制”过渡到“校长负责制”再发展到现如今的“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方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高校委作为中国所特有的高等教育系统的高级管理职位,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推进与发展始终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委自身所具有的强烈中国政治色彩与政治意识也成为学者们对其研究较少的原因,且在高校绩效的研究领域里缺少对高校委个人特征,尤其是异校交流制度对于改善学校绩效的作用的研究与分析。论文网
现有研究大学委的文章主要停留在(1)定性分析和逻辑演绎层面,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相对匮乏。如韩春虎(2008)等人分别探讨了大学委的个人素质、职位角色以及工作特点等问题【1】43-44;姜华(2008)【2】60-61、罗云(2011)对大学委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3】32-34;郭俊、郭晓伟、曾伟(2012)基于截止到2011年对大学委的不完全检索数据,以中国重点大学委的自然特征为指标,专项探究了大学委的群体特征【4】。
基于此,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阅读国内外现有论述高校绩效研究的关系文献,消化吸收现有研究成果,搜集典型高校委个人特征及高校排名数据。随后,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高校委的异校任职经历是否对高校的排名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同时,作为系统定量识别高校委异校任职影响大学排名的第一步,本文收集整理了2001—2014年间我国“985工程”大学委个人特征数据,采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 官方发布的逐年大学综合排名数据作为绩效指标,构造了高校委个人特征与高校绩效相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高校委异校任职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排名表现——主要表现为大学综合排名的名次上升。
本文第一部分的安排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理论假说;第三部分为数据描述; 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1文献综述
(三)小结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贡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探讨了高校委异校交流对于大学排名的影响机制,这一研究丰富了现有研究大学治理的文献;(2)本文利用我国“985工程”大学2001-2014年间历任委个人特征与大学排名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校委异校交流制度对于学校排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委异校交流有利于改善高校排名,据笔者掌握的文献,该研究尚属首次。文献综述
2理论假说
考察我国重点“985工程”大学2001-2014年间的大学委对该校大学综合排名的影响,涉及到有关个人在经济社会中能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影响周围外部环境的问题。从唯物zhuyi观的角度衡量该问题,个人影响力的确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就我国现行高校治理模式中所实施的二元治理结构来讲,其主体为行政权力与校务权力,校长是重要的执行者,委是重要的决策者。一方面,各个大学委的任期并不完全相同,它是一个因人因地因校而异的变动的时间区间——从数年到数十年甚至更久。由此可见,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长度中,足以留下大学委的历史烙印,无论是其独有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还是阶段性的个人产物。另一方面,基于本文重点研究异校任职的高校委对高校的排名影响,那么我们就不可规避以下几个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