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07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大势所趋,高校论文网体育教学同人本理念相结合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1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程虽然注重实践与动作练习,但是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以及卫生护理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对于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就是生理健康,并且心理健康能够促使生理健康发挥更大的价值,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通过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能够掌握保持健康心态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快乐并陶冶自己的情操,缓解压力,将不良情绪通过积极的运动释放出来。
2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流模式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中依旧采用行政班级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其特点为一个教师采用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师将相同专业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但是其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是相同的。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易于操作,但是很明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个体之间都是存在着差异性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个性差异,并且能够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突破教师为主流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打破传统的行政授课形式,尊重学生的爱好与学习需求,以此为依据重新编配班级,实行同质分组,即兴趣相同,体质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便于教学与管理。
3坚持以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
高校教师在其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推行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健康为先。创新求知的良好教育理念。同时,强化理论学习与指导,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更新完善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认知,重新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体系。健康为先的指导理念突出体育教学同健康教育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体育学科同健康理念有机契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论。此外,健康为先的教育指导理念也使得增进与维护学生的健康工作延伸到了终身体育的范畴之中,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的贯彻推广作用进一步明确。
4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及手段的优化
首先,应当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激发其学习创造力,这也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一个轻松幽默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平等的交流中相互学习与借鉴,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其创造力;其次,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学习反思与讨论的时间,教师的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针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可以通过反思与讨论向教师问难质疑,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发问。反思。进步,充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多实践,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更是需要多多实践,强化各动作技能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早期教学时不应过早评判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实现自我完善。
5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学习行为,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内驱力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向大学生讲授体育学习与运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良好身心素养的塑造以及后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都应当让大学生有所了解,以此来唤起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塑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助于实现学生被动低效学习向主动高效学习模式的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尊重其自尊心,激发其自豪感与自信心,将重点放在学生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发挥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特别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与坚持不懈的品质,这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6强化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偏重于动作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片面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强化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样重要,这并非否认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表现,应当指出,体育课程的实践性突出也是由自身所决定的。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为实践课服务的,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多元化,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显著特点,而体育理论知识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起源以及内涵。主旨等,不可偏废。
7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
高校教学考评体系作为指导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足能理性客观归纳。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校体育教学考评也应当实现创新,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绝对评价的考评模式,摒弃只看结果,忽视过程的考评方式。以考试分数为典型代表的绝对性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其学习的发展性,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考评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即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看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进步,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与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来,才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