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作者简介:吕婷。杜红霞,延安大学教育科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40-02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微时代“已经快速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论文网的微生活“更是让人类享受着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一些新媒体的普及如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等势必也会在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开国内微课“之先河以来,随之2012年开展中小学微课比赛,2013年又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大众的微课网络已逐步形成,并吸引了更多公众的关注。微课“虽有着短暂的历史却能够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一。微课“概念之简析
微课“顾名思义,以其短小精悍。用途广泛。使用方便。易于传播而闻名。这也引发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国微课之父“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综上所述,微课“本质是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清晰灵活的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它主要是由教师制作的以某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简洁精辟的微视频。
二。地方性高校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
地方性高校微课的开发是一项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庞大。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延安大学和企业。社会的连接。交流合作相比大城市开放化。信息高速化略显迟滞,教师在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方面动力不足,活动方式封闭,缺少与社会和市场的对接。这些因素对于延安大学微课“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微课的开发不是单纯的技术活,还需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如微课的管理。培训。应用。评价。机制等多个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将这些因素,协调运行,才有可能建成一个优质的微课学习资源库。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微课的开发更是任重道远,所以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是优秀微课资源建成的前提。
(一)延安大学微课建设情况
自2010年国内微课起步以来,延安大学分别在2013年5月和2015年1月举行俩届微课教学比赛,并于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微课资源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有了延安大学微课网(http://weike。yan。edu。cn)之雏形,于2015年1月规划建设,这对于全校师生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表一)延安大学教师微课参赛比例
由图可知,延安大学第二届微课比赛参赛人数远不及第一届,相反第一届没有学生作品,第二届学生踊跃参加。微课作为公众学习资源,学生的参与,更能体现其开放性。灵活性。全面性的特点。教师参与度也不高,学校对微课重视也不足,单纯把微课当作竞赛或是为了荣誉,甚至对微课没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就开始使用微课,那么自然而然微课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在2014年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全省共有95所高校热情参与,延安大学也能积极参与其中,在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表二)2014年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情况
据目前情况而言,信息化教育的广泛普及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职业能力转型迫在眉睫,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微课内容设计。制作。评价方面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下足功夫,为致力于开发优秀微课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微课平台
延安大学微课网络服务和功能应当更全面。在平台功能方面,在满足微课资源建设。管理的前提下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研究和评价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在管理方面,网站管理员可根据学习者的建议不断改进;在应用方面,平台微课数目较少,各应加大优秀微课制作量,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满足了学生学习其他领域知识受到时间。地点的困扰;在运行流程方面,师生及管理员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评论。改进。在此可以向其他高校学习,以华南师范大学研发的移动学习平台为例,平台实现了网络课程的多屏兼容。多网融合和跨平台的多网融合,同时支持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统,通过4G。WiFi等互联技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家用电视等终端设备均可观看。
(三)做好技术保障
微课的制作对于很多教师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把握好专业知识,还需精通微课的制作过程。所以学校可以针对此情况,展开一系列微课设计。视频处理等的培训,或成立微技术团队“专门负责有微课制作障碍的教师,这样对于技术难“的教师可以在微课内容方面多下功夫,保证微课质量,不要让技术成为广大教师参与微课制作的绊脚石。(四)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微课建设
在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延安大学只有一位老师荣获优秀奖,无缘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所以动员广大教师参与微课制作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是激发优秀微课问世,开发特色教学模式,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开心。学有所成“,对参赛获奖的教师颁发证书和奖品,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微课建设。
(五)微课资源共享。应用阶段
微课制作一般要经历选题。制作。上传。审核。发布。评价,才能进入共享平台。交流与有效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激励教师观摩高品质微课,提倡学生合理利用微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互动。吸收内化,加强微课其他领域的探索。
三。地方性高校优质微课资源的建设
微课的建设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得不到预期效果和充分利用反而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当然也要辩证地看待,有的课程并不适合以微课的形式讲授,所以要避免盲从跟风,必须考虑其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信这样合理的应用能够发挥微课的最大价值。
(一)微课资源建设要规范系统
优质的微课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课程必须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各可以根据适宜做微课的课程制作成连贯的微课并上传至延安大学微课网,这就涉及到微课的选题,选题是后续微课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保障。选题要仔细斟酌,做到独立完整而系统规范,确保微课在规范化下实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也能吸引学生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对微课的继续学习。学校也可根据上交微课作品制定相应作品规范,包括材料完整和教学技术规范。
(二)微课的结构设计问题
首先,合理把握时间。微课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所以更应该在短时间里浓缩成精华。通过调查延安大学微课网的57幅作品发现,时间基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微课的最大功效在于网络的点击率和观看率,如果视频时间过长,会给学习者造成冗长。复杂的印象,不利于继续学习。
其次,在设计环节中:(1)设计目标明确,一节微课围绕一个知识点,做到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教学程序虽然微“,但组织编排也要像常规教学一样逻辑性强;(3)微课中应加以提问环节,微课结束后在平台留言讨论,教师在课后可根据学生问题进行回答,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微课竞赛与评价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延安大学在参加陕西省微课教学比赛数量少。涉及学科课程类型少,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微课竞赛,只有经过仔细推敲的微课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标杆,从而引领地方性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
竞争离不开评价。微课的评价需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实现学习者和制作者的双评价“体系。受众的需求。作品本身(各学科专业角度,科学合理的做出评判)。网友投票。专家学者的认同感,观看微课的时长及访问量。所以要综合考虑并衡量微课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从而进行有效评价。
微课及一系列新模式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全球教育的新趋势,友好的人机界面。高端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高校更真切地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更鲜明地体现大学教学长期被人忽视的开放性特点。最核心的一点是,优质的微课资源将会激发大学生的独立探索兴趣,促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更能体现全民学习,终身教育这一教育的至高境界。要实现信息化教育,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就必须推进微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联合开发和综合应用。这需要研究者潜心深入实践,在研究中探寻地方性高校微课的新发展。
地方性高校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