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106-02
1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社会热门专业之一[1]。由于各个高校的都加大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规模,但是师资力量和论文网办学配套设施跟不上等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困难,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招不到合适工作,出现这种情况是企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毕业学生能力的不对等造成的[2]。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因此毕业后难以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再加上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方式不了解,导致学习动力与目标不明确,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又面临着二次培养的问题,不仅培养成本增加,还要承受培养出来后学生跳槽的风险,因而,企业也面临着招不到合适的应届毕业生或不愿招应届毕业生的尴尬处境。
为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3]。教育部等七部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4]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5],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要求。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很高的一门学科[6],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应用能力。但目前而言,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还按照传统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方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企业项目经验少,实践能力偏低,技术方法和实验手段相对落后等,使得学生接受的指导不到位,知识理解不深刻,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缺乏学习方向与目标。再者学校教学设备老旧,与企业要求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积极度不佳等问题。
3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措施
3。1与企业共建实践培养方案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应该与企业或者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相适应,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与健全的人格等。河池计算机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邀请了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深入考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并结合本学生情况,制定出符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学计划和优化课程体系等,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或者课程设计环节比重,以设计巩固理论。添加了企业派遣技术人员担任部分综合培训实践课程的教学或者实验教学的部分,利用技术人员丰富的项目经验,把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应用到项目开发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与目的性。通过校企合作交流,更合理安排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健全学生素质培养。
3。2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方式
学校与企业不应仅仅局限于人才的供需关系,应更加深层次的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可以建立以项目合作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实践。实习。实训基地等,利用高校资源与技术优势,共同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拓展企业市场,打造校企合作共赢的合作方式。我院先后与杭州达内为上软件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达内公司出资在我院建设实习实训实验室,供我院学生进行专业强化训练使用,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授课,提高学生设计开发能力。此外还与达内公司在广州。与武汉大学培训有限公司在深圳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训,感受企业文化与工作方式,是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明确学习方向。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依托,与宜州市环保局建立龙江河水质动态监测协同创新的合作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开发,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3。3明确学习目标与动力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招收的学生难免存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热情不高。目标不明确以及动力不足等情况,若放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导致学生后期两极分化严重,从而致使教学质量不佳,学生能力不足。因而,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计划的培养。大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与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带领,培养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增强独立自主学习和制定学习计划等方面的能力,目的是使得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与行为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大二。三阶段,主要是通过优秀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明确今后职业目标,初步进行职业定位。以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强化学生学习目的与提高学习动力。大四阶段,主要是由教师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带领,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方式,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以实际应用深化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增强职业定位,加强技术能力培养,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工作方式。
3。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方面的要求,严格把关。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年级优秀学生帮带指导,以小组间竞赛方式完成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保证课程实验或设计按时高质完成。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实践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如我们邀请广州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担任JavaEE技术。安卓。IOS。UI等项目课程的教学任务。以项目开发为基础,通过项目讲解理论,再由理论指导项目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5增强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
师资力量是高校的支柱,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企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我院通过组建教学团队,把企业技术人员纳入教学团队中,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师学习企业技术人员经验,以企业人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与方法,健全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与理解,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深入浅出。明了透彻并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学习,通过与企业人员互换岗位。顶岗挂职和教师跟随学生实习等方式,让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加强教师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项目实战经验,促进教师从理论到实践转化,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更好的理论,进而能够把课本理论知识更加简洁。高效的传授给学生,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企业项目经验的积累,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应用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快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
3。6组建学生团队,强化帮带作用
良好的学习风气会带动更多的同学勤学奋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的方式,组建学生学习。项目实践与创新能力小组等。在第二课堂中,学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以及固定场所作为实验室,以导师制的方式进行管理。聘请一两位优秀教师带领一个团队,团队成员由大一至大四的学生组成,第二课堂规定每位成员每周至少20小时以上在实验室的时间,教师根据自己实验室情况定期布置与验收任务,如参加全国蓝桥杯竞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赛事或者完成项目开发任务等,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导师指导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带或指导,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有利于激发新加入同学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定期对各个导师指导的团队进行成绩评比。团队间技能比赛等。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督促导师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团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鼓励指导教师带领大三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到企业实习等,增加学生实战能力。第二课堂的学生还能获得工作多年的学长指导,我们会邀请几名毕业工作的学生,自愿利用其休息时间指导在校生进行项目开发以及对编程实践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带领优秀学生参与其公司团队开发中。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从第二课堂毕业出去的学生十分乐意去指导在校学弟学妹,形成良好的帮带氛围。通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用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二次培养,实习的学生又能促进团队实战经验与团队成员学习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
4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专业,随着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能够密切关注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的改进并完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对社会企业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地方高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一些方法,对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和学生团队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可提供同行进行一定价值的参考。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