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之困境及教育破解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5-147-2
0引言
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被称为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已经成为发论文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力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众多创业政策相继发布,各地高校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教改举措和休学创业政策也逐步落实,纷纷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明显不足[2],具体表现在创业参与度不高。创新技术含量低。创业成功率不高等。由于长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经管类大学生具有创业优势,往往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坚力量。美国作为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普及最广和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其创业教育就是起源于商科[3]。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地方高校在生源。科研。师资等方面处于劣势,只有主动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形成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思路。因此,探索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及教育破解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之困境
2。1运营能力困境
运营能力即经营运作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运用企业的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4]。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运营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自信和勇气,冒险精神不足;自高自大,不能充分估计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以至于惨痛失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愿意亲力亲为。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轻视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规划上,多数高校还仅限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较少采取受众面大的常规性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安排上,专业见习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因为大部分学生主要忙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考证书等事宜而形同虚设。
2。2团队困境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甚至有投资人说,宁愿投资于具有二流创意的一流团队,也不愿投资于具有一流创意的二流团队。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团队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团队成员同质化严重,大根据我们的调查,62。9百分号的大学生选择大学同学“作为创业合作伙伴,这种成员之间的同质性不能实现优势互补;缺乏宽容和合作精神,由于大学生缺乏沟通技巧和宽容精神往往导致团队的矛盾和分裂,成为创业过程中的绊脚石;团队管理制度不规范,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激励制度。招聘制度。法律法规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上往往不够规范和细化,随意性较大。难以长期持续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项目困境
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进入壁垒,尤其表现在专业技术方面。理工科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往往已经掌握了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新型技术,企业存活和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特长,MBA学生一度被硅谷嘲笑,甚至有人认为MBA学生创业意味着泡沫的到来。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更多的会偏向代理服务。餐饮。娱乐文化等技术含量较弱的第三产业,在创业活动中往往扮演的是销售。财务。客服等辅助角色,彰显的决策力度小。而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低的项目和行业的竞争往往是非常激烈的,这造成了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困境。
2。4资金困境
调查显示创业资金已经成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有近70百分号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创业启动资金不超过10万元。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导致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上缺乏动力,不能很好地落实。一些社会组织如工会。企业联合推出的创业扶持基金和贷款基金等,往往手续烦琐。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资助。亲戚朋友的转借和个人的积蓄,占到80百分号以上,但往往数额有限,且缺乏可持续性。
2。5环境困境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许多地方高校尚未形成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和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循规蹈矩。甘于平庸。封闭的校园文化氛围消磨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朝气和激情。就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念来看,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毕业后考研。考公务员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去冒风险创业。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者的包容和理解。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害怕在创业失败后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从而创业兴致减小,对创业望而却步。
3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3。1重视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是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逐渐成长形成的。经管类院校和专业要树立大创业教育“的观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业前就体验基本的创业经历,为日后真正的创业活动做好铺垫。通过金融和管理类心理测试来了解经管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在言传身教中向大学生传递企业家精神。将课堂扩展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自主寻找经营地点。策划经营方案。设计销售目标。分析预算以及广告策划等,并请专家评析。指导,提高创业素养。积极倡导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为参赛大学生提供专业教师引导。市场信息咨询和理论知识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培育团队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团队建设能力创业是激烈的商场实战,成功要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优秀的团队应该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研发。技术。市场。融资等各方面的人才组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作为创业导师的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创业者掌握薪酬。股权。机会。情感。环境等多种激励方式的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团队建设能力。对于风险投资者。普通员工等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3。3配备跨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开发
在互联网+“的变革时代,只有那些能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转化为商业机会的创业项目才会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大学生创业者要以更创新的思维。更快速的行动。更高的专注度。更深的细分领域去选择和判断新型的创业项目。高校要加强对校内创业教育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强化校企合作,重视企业兼职师资队伍的组建,形成多元化的创业导师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日益成为与专业教育并行的通识教育。经管类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似乎越来越被淡化的背景下可以考虑依托双专业。双学位形式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创业教育。除了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外,还应鼓励和重视大学生创新创意的挖掘和开发。
3。4引导大学生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
从教育破解的视阈来看,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把创业融资列为创业必修课程,从如何有效利用政府基金扶持。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等多种方式的融资入手,拓宽学生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视野。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高校在缺乏支持经费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联合融资,降低融资风险。还可通过校企合作。举办竞赛等方式搭建吸引风险投资的平台,积极探索让大学生以技术。专利。管理入股的新型融资机制和加盟连锁经营等低风险。低投入的经营模式。
3。5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影响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因素,可以追溯到家庭。社会和学校。高校应尽力打通产。学。创各个环节,积极参与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还要积极筹建大学生创业园,免费为学生提供水电齐全。网络顺畅。位置方便的经营场所和温馨。舒适。人性化的办公桌椅和设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跟踪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把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学业政策。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改变学生家长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以宽容的心态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创业。
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之困境及教育破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