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模式分类
一。引言
处在改革攻坚期。深水区的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各种观点歧异。大学生面临着高昂学费。信仰迷茫。就业艰难等压力,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就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思想和行为,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论文网也往往给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学者们认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是教育观念滞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监督缺乏有效性等。因此,本文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类研究,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分类研究
根据前人的理论成果以及笔者的实践和研究认为,目前广泛存在于各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
1。从教育发展模式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心理教育发展模式强调要努力排除发展中的障碍,帮助不同年龄阶段大学生尽力完成各自的发展任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要进行积极的预防。指导和干预。这种教育发展模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大学心理教师。辅导员以及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其所处的年龄阶段。面临的问题,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促使其心理存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还要联合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状况,注意学生发展障碍的预防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的应对政策,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使每一个人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最有说服力的。对学生的触动性大的积极向上的案例,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协调发展。
2。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重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后者重在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问题,虽然在教育中各自根据其特点遵循不同的教育原则。规律,看似两条平行线,实则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是一个有力举措。现代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都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不能正确的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没有关爱情怀。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遵守道德准则。形成以自律为形式。运用信念来调节其心理,做到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3。从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为了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各个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公共课。选修课,努力营造出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面对全校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不同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品质。面向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设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心理学教师要和这部分学生做好沟通,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尽快摆脱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的转交到有关专业机构,配合他们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返回学校继续大学生活。学习。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各高等学校应经常宣传。演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运用学校校园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健康理念,自觉主动的注重自我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从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友关系。校园文化环境。愉快的教学活动对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愉快。热情洋溢。师生感情融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机会。另外,社会风气。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它们的影响力比学校更为持远。学校可通过互联网建立如微信。QQ,建立家长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群,给群里上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提出发展方向,让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心理学教师也可根据家长提出的孩子问题给予指导。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5。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刘慧颖。李一鸣。徐经纬在其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硬件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经费,促进研究者的积极性,提高研究水平。这样才能推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林琳。李伟佳在其文章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各高校应当有足够的心理学专兼职教师,给他们提供必备设施,合理的课程研究经费与培训进修机会。各高校应有自己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档案室,以便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筛查。跟踪进展和干预控制。各高校也应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行建立健全心理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同时,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工作,发挥其导向。激励与改进的功能。
6。从推进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由于心理学的研究能够提供给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因此,推进心理健康的理系统研究很有必要。掌握大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界定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需求。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能力,各学校之间应当发扬合作精神,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共享研究成果。许多新观念与方法,可帮助高校从事心理教学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增加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质量,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结论
1。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只有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发现与总结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包括优秀的心理培训师。优良的育人环境。健全的保障体系与好的发展模式等,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合适理论依据。
2。科学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多渠道。全面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调动社会资源。家庭成员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模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