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2―0120―0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比以往承受更多的竞争压力,在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产论文网生心理危机,由此引发的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及家庭。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各高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并未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析,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危机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简述
卡普兰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并在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一般认为,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受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对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是从80年代逐步开展起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了较快发展,从介绍西方的理论技术过渡到结合国情的研究。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一直到2000年后,才逐步开展起来。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调查显示,16百分号~25。4百分号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精神障碍已成为每年大学新生退学的主要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查性。大学生由于日常生活学习是在校园及周边场所进行,主要接触对象是老师。同学和朋友。同时接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与管理,其产生的异常举动行为,容易被身边的接触者察觉,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介入帮助其解决问题。
(2)无助性。由于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不健全,一旦大学生由于种种问题产生心理危机后,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向谁求助,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与无助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恶化。
(3)突发性。心理危机往往都是突如其来的,无规律可循,是不可控的,所以大学生在面临一些问题时会突发心理危机。如非典“的爆发与甲流的流行,汶川大地震等,看着与亲属同学的隔离,承受地震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都会使学生突发心理问题。
(4)危险性。心理危机产生之后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不但会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带来自杀。自残的心理倾向,甚至会危害到他人生命健康安全。在心理生理失衡的状况下,学生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精神。情绪失控。抑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一情况予以足够的重视。
(5)潜在性。大学生心理危机并非短时间内就会爆发,往往有着一个潜在过程,由于平时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情绪问题没有获得一个良好的宣泄途径,在突遇一些应激事件时就会反映出来。
(6)时代性。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面临就业压力,沉迷网络无法自拔,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面对问题时,所产的心理危机表现现象往往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相关性,这就为我们研究开展提供一定研究依据与规律性,也为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可操作性。
产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会出现三种结果:第一种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和及时进行干预,在心理危机产生后,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变得越来越消极。颓废,陷入绝望中,借助酒精和药物麻痹自己,甚至产生精神问题。第二种当事学生看似顺利度过了心理危机,但是由于处理方法不当,只是把不良情绪暂时压抑了起来,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还会表现出其他的心理问题,再次爆发出来。第三种大学生在经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后,结合自身的不断努力,顺利通过心理危机期,回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此外学生在通过心理危机期后学会了应对心理危机与心理调适技巧,产生了积极变化,心理素质更加成熟,抵抗危机的能力也获得相应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1)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由于刚刚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直接跨越到大学阶段学习,往往不太适应。大学阶段是老师讲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与中学阶段的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大量模拟考试不同。加上大学的宽松环境,部分学生会产生逃课。沉迷网络的现象。大学课程专业性更强,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更高,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平时对课程教学的应付,在面对考试时,会产生焦虑的状况,害怕考试,产生考试综合症。由于就业的无形压力,学生在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和考研的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
(2)生活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当来到陌生的新环境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感。语言。文化习俗。饮食结构。气候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部分学生由于远离家庭呵护,缺乏一定社会阅历,无法与周围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孤独感。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存在问题,在心理上也需要学校和社会更多关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恋爱关系的破裂使得一些学生陷入失恋危机。
(3)社会现实的压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的加快,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竞争的行列,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在就业方面尤为突出。就读于冷门专业的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在考虑毕业后的出路,热门专业的学生又担心所学专业在毕业时是否会趋冷,使他们产生焦虑。很多毕业班的学生在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取舍,从而又加重了心理负担。
(4)缺乏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心理问题常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缺乏必要的保健知识会使心理问题加剧,进而引发心理危机。在高校中,一些学生由于本身的个性问题或是家庭中存在相应精神疾病的遗传,会多发一些心理问题,对心理保健知识的匮乏,不利于他们情绪的平稳,久而累积,就会爆发出不可控的心理危机,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构建积极有效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通过有效的方法。方式,提升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1)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为学生营造丰富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心理健康讲座。校园广播。热线电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知识的普及,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沙龙。心理互助小组。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进来。举办心理晚会。排练心理小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也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保健知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
(2)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校园网络平台是最贴近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途径。高校中虽然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但是由于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心理咨询场所的不足,使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不能获得有效普及。加上一些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害羞态度,无法通过上述途径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时,就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网络私密留言的形式获得心理援助。学生把自身心理问题通过留言或与心理咨询员进行网上沟通,心理咨询员通过相应磋商,用在线辅导和私密留言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对那些有极端倾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及时就医,予以更多关注,把情况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防止意外产生。
(3)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发挥心理危机预警效果。通过定期的心理普查,不断进行评测数据的汇总更新,及时识别出那些正处于心理危机状态或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予以更多关注,做到防患于未然。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别。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充分了解其相关情况,给予长期的跟踪与帮助。
(4)加强心理干预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当前高校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还存在不足,专业人员很少,而心理危机干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心理干预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进行合理区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心理辅导方法。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学生骨干力量进行相关知识普及,使小问题通过学生。朋友之间的互助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5)整合高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力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光靠学校力量还不够,还要充分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力和干预资源。在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往往周围的朋友和家庭能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校内精神与物质资源的保障,及时与其家庭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社交圈子。生活环境,对其进行有效心理援助,家庭和学生的社交圈子通过对其关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帮助学生早日恢复心理健康。高校应和社会上的正规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取得联系,获得更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支持,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应该及时请相关机构对其进行治疗,避免心理危机恶化。
(6)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高校应当重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组建,应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挂帅,充分协调好学生工作部。保卫处。医院。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后勤管理处等相关部门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事项,并聘请心理专家作为顾问予以专业性。经常性的指导。在遇到问题时,确保各部门有效衔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到第一时间开展,最短时间起效,持续关注,确保大学生在大学求学的美好时光中,获得健康成长与终身受益的心理保健能力。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