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性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3)05-0124-04
据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3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又开风气之先,将通过2011-2020年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在中小学中试点开展女性教育论文网。2013年3月,广州的老牌名校真光中学启动香梅计划“,开设两个女子班,培养淑女“。另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委托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33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10百分号的人认同当下女性教育存在缺失,其中330百分号的人认为非常缺失。[1]因此,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许与欢迎。在社会道德水准每况愈下的现实背景下,广东从教育入手治理女性傍大款“。当小三“。援交。畸形作秀等弊病,可谓有的放矢。直击要害。本人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女性教育确有必要,但在高校开展女性教育则更显迫切。因为高等教育是人一生接受教育的最后一环,是决定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今日大学的莘莘学子,即为明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建设者。而女性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长期缺失,是造成当今不少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一。女性教育的内涵
1。女性教育的概念
女性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教育包含两个方面,即以女性为对象的教育和女性依法享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狭义的女性教育是指对女性作为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生存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2]狭义的女性教育注重对女性本体内在因素的研究,将女性的生理。心理。意识。情感。存在。发展等内在因素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种族。地域。男性等外在因素结合起来认识,它不是对女性本体的具体认识,而是对女性本体的综合性认识。本文要讨论的女性教育,为狭义上的女性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教育不是性教育,也不同于女性职业教育。
2。女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女性教育以‘妇德。妇容。妇功’来塑造‘淑女’,延伸到现在,成为更社会化的美容。礼仪。女红与家政,这些都是与时俱进发展起女性职业教育。这些内容只要是健康的。实用的,也都可以沿用,但是,女性仅有这些教育是不够的。“[3]中国青年报关于女性教育的民意调查发现,社会大众对女性最期待的品质是自信(799百分号),其次是自强(783百分号),再次是知礼仪(644百分号),后面还有端庄(618百分号)。孝顺(575百分号)。勤劳诚实(573百分号)。勤俭节约(547百分号)。贤淑(487百分号)。温柔(431百分号)。心灵手巧(367百分号)“[1]。
本人认为,新时代的女性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四自“精神。自尊是希望女性尊重自己的人格,珍视并维护女性的尊严与价值,不要自轻。自贱;自信是希望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信自身的能力,不妄自菲薄;自立,希望女性具有独立精神,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本领,能独立于社会,不依附和盲目顺从;自强,希望女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对国家。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在新的形势下,女性要树立自尊意识,就是要正视自身的价值,保持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不为金钱和权力所诱惑;女性要增强自信心,就是要克服自卑。依赖心理,注意发挥自身优势,敢于表现和施展才能;女性要进一步培养自立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取发展的主动权,保持经济。精神上的独立“;要进一步倡导自强品格,提高文化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分工与竞争,敢于应对各种挑战,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建功立业。
3。现代女性教育应从贤妻良母“观念汲取有益养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期刘源:高校女性教育初探
贤妻良母是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在家庭这一私人领域的角色期望与道德伦理规范,体现的是男尊女卑思想。它要求妇女放弃自我,以丈夫。儿子为中心,是三从四德“的产物。但随着时代变迁与文化演变,其内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清末民初,贤妻良母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我们现在讲贤妻良母,要摒弃封建糟粕,汲取它的合理内核――以男女平等为基础,保留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含义,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如忠于爱情与婚姻。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这都是目前社会上不少女性身上所缺乏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要推行的女性教育,就是对妇女这种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
二。高校开展女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女性教育缺失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转型期,在市场化。西方化。城市化浪潮的共同冲击下,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变化,对真。善。美的追求逐渐被冷落,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占了上风。在这种社会变迁中,在校的女大学生亦不能幸免。女性教育缺失原因,中国青年报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36百分号的人认为是以金钱和权力论英雄的社会观念,736百分号的人觉得是整个社会浮躁风气使然,572百分号的人表示是以貌取人的审美观。[1]有钱能使鬼推磨“。笑贫不笑娼“。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在单车上微笑“。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反传统的观念应运而生,并在一些低俗娱乐节目的推波助澜之下不胫而走,流毒甚广,无形中侵害着大学生们尚不成熟的价值观念,导致教育的理性败给了社会的感性“。因此,在高校开展女性教育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唤醒女生的性别意识,有利于培养女生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女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使女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健康与发展,以更好的生理。心理。情感状态走上社会。(二)大学开展女性教育的原因分析
1。当今大学生面临一系列严肃课题,是开展女性教育的直接原因
(1)这些问题首先表现为大学生们对爱情不严肃。不认真。不负责。如今,大学生们谈恋爱,有着不正当的目标或动机。有的是为了满足对爱情的好奇心,有的是为了消除大学生活的空虚寂寞,有的是为了赶时髦,有的是为了相互攀比,有的是冲对方优越的家庭条件,有的是贪恋对方漂亮的外表,有的甚至是为了追求性的满足。这种不健康的恋爱动机,在校园里制造了很多情感纠葛甚至爱情悲剧。如今,大学生为爱情斗殴。自杀的故事并不鲜见;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脚踏两只船等不负责的恋爱行为在大学校园也绝非个例。同时,由于对爱的放纵。对性的随意,女大学生已悄然成为人流“主体,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对于这些问题,常规的专业教育无济于事,一般的思想教育也如隔靴搔痒,唯有女性教育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源上遏制问题的发生。
(2)这些问题还表现为大学生们尤其是女大学生们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的功利心理。当今中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生存压力增大,普通人抵抗危机或风险的能力还十分低下。在这种社会情势下,在种种诱惑面前,为了满足对物质的欲望,不少女生抛弃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轻奋斗。重享受,走上一条利用青春。美色换取物质财富的终南捷径“。于是,傍大款“。当二奶“。做小三“等社会丑恶现象也登上了大学殿堂,成为某些女生的生存之道。
(3)这些问题再次表现为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发展后劲不足。众所周知,由于大学扩招。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市场已全然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性别歧视屡禁不止。由于生理。心理。动手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在求职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面临着更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因此,女生对职业的期望值。对薪水的心理预期普遍都比男生低,工作以后进取心也比较弱,求稳心理占主导。经过长期努力,在妇女解放。促进妇女就业。消除职业不平等上取得了很大成效,女性已进入各行各业,享受与男性同等待遇。但是,由于生理上无法消弭的差异以及职业的千差万别,在总体上,女性仍然难以撑起半边天“,在经济上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进而影响到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这样削弱了女性对自信。自强的认同与追求。
2。长期忽视性别社会化问题是在高校开展女性教育的深层原因
性别差异导致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差别,性别差异的自然化演变成社会化,但长期忽视性别社会化问题,这是女性教育缺失的深层原因。在社会文化积淀传承的过程中,男性与女性拥有不同的社会分工,角色定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现在的社会文化是提倡男女平等,但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男性并没有在心里真正尊重女性;学校教育方面,应试教育排挤了素质教育,女性教育更无用武之地,使得很多女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情商欠缺,不善于处理爱情。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之中的种种问题,由此积累了许多矛盾,影响了女性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性别差异是在高校开展女性教育的客观基础
当前,全国高校女生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半,她们虽然没有男生那样强壮的身躯。周密的逻辑思维和出色的动手能力,但她们心灵手巧。多愁善感。耐心细致。同为社会人,她们要比男生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扮演更为复杂的社会角色。她们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者,而且是维系社会基本细胞――家庭的妻子,还是生产社会生产者的母亲。对于将来要扮演多重重要角色的女生来说,在她们进入社会。家庭之前,在她们就读大学的黄金时期开展女性教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校开展女性教育的目标与途径
(一)开展女性教育的目标
在高校开展女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她们的自主意识。独立人格。成就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自尊。自爱的高尚情操,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把她们培养成拥有高尚人格的新时代知识女性,使之正确对待学业。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问题。
(二)开展女性教育的途径
1。成立女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开设女性教育系列课程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强调: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强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女性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借鉴大连大学女子的经验,采取虚体形式“,即不设置独立招生的专业,只是在校内设置一个办学机构,专门负责全校女性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女性教育的课程可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作法,设置2-3个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课程设置应该为女性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充分体现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方法,适应女性特点,发挥女性特长,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课程体系可按必修课。选修课。研讨课。实践课等层次来安排设计,开设诸如妇女史。女性学。女性成才学。女性形象学。女性生理与心理。女性与法律。女性法规案例实务。女性人际礼仪。女性保健学。女性心理透视与调适。女性与事业。女性与婚姻家庭,等等。目前女性教育课程还处于初创阶段,其体系。内容。框架。结构和形式还在探索试验之中,要走向成熟和普及,尚需时日,任重而道远。女子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从事女性教育研究,可与校内学生社团。各级工会。妇联合作,搜集掌握女性生存。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女性教育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2。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女性教育
除了开设正规的课程之外,高校还可以有意识地扶植涉女性的学生社团,如校学生会女生部。职业生涯规划协会等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它们,每年举办女生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观看女性电影,举行女性教育专题讲座。女生形象大赛。女生技能大赛。女生演讲比赛。女生职业规划大赛。女生模拟面试等等,创造浓郁的女性校园文化氛围,以关爱本校女生,观测她们的心理状况,宣传女性教育理念,普及女性教育知识。还可以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专门的女性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心理档案,指导女生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3。因性“施教,两性教育不可偏废
现代教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校开展女性教育,不但要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进行有效教育,更应根据性别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即因性“施教。有关研究表明,女性在选择专业。积极性发挥。学习爱好。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区别于男性的诸多特点。因性施教,将更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女性教育绝不是只针对女生的教育,把女性教育的视角仅仅局限在女生身上是对女性教育的片面理解,对男生的性别教育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消除残存在男生头脑中的种种瞧不起女性。不尊重女性的封建思想,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权的宣传教育。
高校女性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