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弱势群体教师成因及帮扶策略

[作者简介]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教育科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吕林(1979-),女,四川成都人,绵阳师范教育科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论文网]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82-02

教师在特定的高校组织机构中工作和生活,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各种资源分配中总有少部分处于不利境地,从而影响其专业发展和生活水平,这部分教师逐渐成为弱势群体。本文中所谈的高校弱势群体教师“是指高校教师队伍中那些被边缘化的。受到排斥的教师群体,他们是在物质生活追求方面。参与管理权(主要体现为话语权)方面。专业发展机会等社会地位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教师群体。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高校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弱势群体教师的成因

在社会各职业当中高校教师所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高级知识分子。专家。文化人。知识分子之柱“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成为一种社会期待。这样的光环罩在高校教师头上从而掩盖了弱势群体教师存在这一客观现象。那么,拥有这些美丽光环的高校教师是怎么成为弱势群体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前喻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属前喻型文化类型,是一种强调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文化,如年轻人要听长年者教训,下属要听从上级的安排等。这种文化也势必反映在高等学校主体间的交往中,体现为学校的元老。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或拥有较多资源的教师往往成为年青老师和一些无权无势。专业发展不突出老师的学习榜样。在涉及教师具体利益的各种评优和晋级活动中,这些优势群体往往又成为学校组织领导优先考虑的对象,即形成一种马太效应“:优者更优,而弱者则因为发展机会的减少而变得越弱。长此以往,部分教师也就慢慢地丧失了其主体性,以对行政领导的服从或忍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所以沉默往往成为其明哲保身的最佳选择。

(二)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

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高等学校的运行往往以市场为导向,在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上,工具理性取代了价值理性,一切事物都要求成为可度量的和可等级划分的。“工具理性取向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外部世界的控制上,以至于把人视为工具。在此背景下,高校对教师的聘用和晋升也主要以学术成就为主要标准,把能否为延伸学术本体做出原创性的贡献视为衡量高校教师职业成就的重要标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唯论文论“唯科研项目论“唯高级人才论“。这也是部分高校教师虽教学能力强但研究能力较弱也易成为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分层在高校组织内部的体现

在现行大学管理制度下,教师个体从属于单位组织,国家和学校都是通过资源配置来管理单位内部的人。在高校组织内部,这个单位主要体现为校院系三级,层级越往下,其控制的资源就越少。所以与一线教师紧密相关的往往是院系两级,牢牢地控制着这个基层单位有限的资源配置。其所能支配的资源包括职称。岗位。课时。津贴。奖金。外出进修或培训机会等资源。这些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且集约化程度较高,即主要是为少数优势群体教师所占有。在这种情形下,受冷遇的教师“从学校所获得的实际权益通常少于其他教师,使得其在科研。职称评定和获奖方面往往受局限。这可以从近年教育界批判的教学名师“大部分都不是一线的从教人员而主要是学校的技术官僚这一现象中找到佐证。因此,高校弱势群体教师虽然可能在学生面前得到较高的评价,但其在组织中的边缘地位并无改善。

(四)高校管理的官僚化取向

由于高校组织管理越来越制度化。刚性化,这种金字塔形的高校科层管理制度体现出一种鲜明的等级性,以及教师人身对组织的依附性,即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这种管理易导致官本位“思想在组织内部的兴起和行政权力的横行,并由此带来各种政治。经济利益。因此,领导安排的事就不得拒绝,更不能顶撞,否则就是对抗组织。对抗者理所当然地要被领导疏远,成为弱势群体“。其实不管教师是对抗组织还是一味地服从组织,都有可能逐渐成为弱势教师群体“,只是对抗方式更容易加速某部分人沦为弱势群体而已。对于组织的重大决策这些人再难有机会发出声音,即使有机会说出来了,也不会引起重视,正所谓的人微言轻“。在某些领导者。管理者看来,这些人就是末等公民“,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也无什么见识。由此形成弱势群体虽在场内,却不被场内接纳;表面在场,实际并不在场;物理场的在场,意义场的不在场“的生存际遇,难以获得学校以及领导的人文关怀。

(五)教师自身的局限性

1。教师本人资历。教师资历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毕业院校等。教师的经济收入往往与其职称。学历挂钩,因此,相对于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而言,低学历。低职称教师是弱势群体“。同时,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日益上升,低职称教师群体中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得挤时间从事科研。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三座大山“压在青年教师头上,成为工蜂“一族。

2。教师能力。由于教师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师队伍中确实存着为数不少的科研弱势群体“;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教学弱势群体“。而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往往同科研关系密切。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其在本校的政治。经济地位。当然也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其他能力,根据前面所述,与领导的沟通能力也可影响到一个人在学校场域中的地位的。3。教师的个性。教师自身的个性也会影响着其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消极心理特征易导致教师处于边缘地位: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懒惰心理。功利心太强。过于敏感。自我封闭而不善于与管理者或老教师沟通等。当今的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要在市场经济中寻求自身发展。因此,如果教师不能适应这种实际产业化的潮流,与世无争,消极应对,则会被挤入弱势群体教师行列。

此外,教师性别也可能使得一些教师处于弱势群体。高校女教师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学校内部环境等外在因素及自己身心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在接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学术成就。学术地位。学术权利。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机遇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陷于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之中。

二。高校弱势群体教师的帮扶策略

如果弱势群体教师长期受到冷落。漠视。压抑,不仅会产生压力感与自卑感,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出现一些影响和谐与稳定的社会问题。因此,要帮助弱势群体教师利用内外条件实现其不利处境的转化。

(一)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营造相互尊重和有安全感的组织氛围。尊重和安全感的满足应是一个组织产生心理凝聚力与和谐发展的心理基础。得到尊重是每个人内心渴求的需要。尊重弱者是一个组织是否健康。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高校组织管理中,管理者。领导者或学术资源垄断者应学会尊重弱势群体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弱势教师的现有水平,并真心实意为每个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台阶,使其有机会在现有基础上发展自己。展现自己。

2。构建个体差异的多样的竞争形式。帮助弱势群体教师并不是指消除他们参与竞争。罗素曾说,如果没有竞争,普通人是不会幸福的,因为自从人类起源以来,竞争就一直是大多数重大行为的动力。当今社会到处都充满竞争,也应使这部分教师参与到竞争中来,但应注意竞争的形式。目前的竞争形式往往是一刀切“,对于教师的任用和考评重学术标准,而忽视了教师群体间的差异。在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应该形式多样,让各个方面的人才都能展现所长,实现自身的价值,而非唯学术取向。因此,竞争形式应该多样化,这样就为弱势群体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其他各种潜能的机会。

3。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当前高校也很重视建立教学。科研激励机制来推动教师发展,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要建立优势群体教师主动帮扶弱势群体教师的激励机制。如对于帮扶者政策倾斜,对于其对弱势群体教师的帮扶给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额外认定。二是要激励弱势群体教师,鼓励其发展自身的优势才能,对其实施差异性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一个教师个体实际情况上,不应该纯粹是为了评优排名,更不应该仅仅以今天的成绩来对教师过去的工作分等,而是应以促进弱势群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评价目的。因此,根据学校和这部分教师的实际,提倡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在评优晋级中充分考虑到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教师,这对其专业发展是有利的。

(二)高校弱势群体教师应重视提升自身素质

1。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需要培育的。这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在教学或学术权威教师的指导下树立专业理想,增强专业情感和专业服务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对自身教育活动的理性反思来实现专业自我发展的突破。在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教师会遇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但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只有自己才是专业发展的主人,积极利用各种外在条件,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

2。要相信自己。对弱势群体教师而言,自尊。自强。自立,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是其摆脱困扰的关键环节。弱势群体教师的专业发展相比于其他优势群体教师而言,道路将更加曲折漫长,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面对挫折困难,应充满自信,乐观看待自己,披荆斩棘,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成功。

3。要善于合作。高校弱势群体教师由于自身的资历和能力等因素,使得靠个人的力量来提升自己有一定难度,因此应学会合作。合作教学与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工作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在合作中存在不少障碍。这就需要这部分教师敞开心扉,主动与同事或学术同行建立开放。信赖和相互支援的合作关系。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中,教师可以畅所欲言,智慧碰撞,资源共享,寻求彼此共生共荣。这就是哈格里斯夫所提倡的自然合作文化。

4。做一个有准备的老师。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平时没有准备,纵然机会出现,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它溜走。因此,弱势群体教师平时就应多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这样,机会来了,自然就会眷顾你。

高校弱势群体教师成因及帮扶策略

上一篇:高校开设双语教學課程應關注的问题【3721字】
下一篇:高校快乐体育教學思想的解读【1898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