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戏剧发展现状分析与探究
一。调研前期准备
(一)调研背景
中国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学生业余演剧活动为基础的。九十年代后,各大高校纷纷成立戏剧社团,各类比赛。演出层出不穷,高校戏剧成为专业戏剧以外的靓丽风景线。近期,南京大学文为校庆所创作的学生话剧蒋公的面论文网子引起广泛关注,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奇迹。相对于主流戏剧日益小众化。边缘化的现状,高校戏剧异军突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戏剧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校园戏剧对校园文化有不可忽视的关系。校园戏剧是校园文化的创造成果和展现形态,更是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标追求和实践载体。校园戏剧作为一种戏剧形态,自身具备着戏剧的多元功能与作用,包括娱乐功能。应用功能。认知功能等。结合戏剧功能作用与大学文化建设相关内容,可知校园戏剧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贡献作用主要包括:素质教育。美育教育。文化传承。精神产品创造等作用。
据统计,武汉目前高等院校已发展到85所,在校人数位居全国。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武汉地区各大高校以戏剧社团为平台,积极开展戏剧活动,在具有地区特色的同时也具有高校戏剧活动的典型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地区产生了极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话剧社团,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晨雨剧社。未名剧社。勾沉剧社。武汉大学的踪点剧社。文华剧社。华中科技大学的蓝天剧社等。
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关于校园戏剧活动还缺乏深入的调研分析。因此我们结合武汉高校的地区特色来考察非专业校园戏剧的发展和影响,进而促进校园戏剧的发展进步。
(二)调研目的
1。考察武汉高校戏剧社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特点,了解戏剧社团对应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2。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戏剧活动与高校社团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多重交互关系。
3。考察戏剧活动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专业学习。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影响。
4。找出武汉高校戏剧活动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三)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武汉高校的话剧社团及该校的普通学生。武汉高校武汉的高校数目众多,本次调研选取的高校为拥有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校园话剧社团的高校。符合条件的高校有6所,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类院校)。武汉大学(综合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工科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类院校)。武汉理工大学(理工类院校)。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特色院校)。调研涉及的话剧社团共有九个,包括:晨雨剧社。勾沉剧社。未名剧社(华中师范大学);文华剧社。踪点剧社(武汉大学);蓝天剧社(华中科技大学);首义剧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溯源剧社(武汉理工大学);月亮化石剧社(中南民族大学)。
二。剧社与高校戏剧活动
与剧社有关的部分我们主要考察了剧社知名度和剧社特点两个部分。
(一)剧社知名度
我们把衡量剧社知名度的标准设为三点,分别是:社员观点。本校知名度和校外知名度。社员对本剧社的了解程度不同剧社间差别不大。在本校和外校的知名度上,大部分剧社认为本校的知名度高于在外校知名度。只有月亮化石剧社认为本剧社在本校的知名度比在外校知名度低。
各剧社与本校其他剧社的沟通度基本一致。蓝天剧社和月亮化石剧社与其他剧社的沟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社团,而武汉大学的两家剧社和首义剧社则明显低于其他社团。
由此可见,社员对本剧社的了解表现为多剧社高校的剧社要明显低于只有一家剧社的高校。各剧社与外校其他剧社的沟通程度差别迥然。本校只有一家剧社的蓝天剧社和月亮化石剧社与外校社团的沟通明显较多,而武汉大学的两家剧社则较少与外校社团接触。
(二)剧社特点
关于剧社特点我们设定了三个衡量维度。其中区分度最高的是原创程度,其次是编导能力,舞美效果区分度最低。在我们调查的剧社中,文华剧社的原创比例很高,而同为武汉大学剧社的踪点剧社则原创较少,改编较多。编导能力和舞美效果各家剧社也没有明显区别。
由于在剧社的特点中原创程度是最能反映剧社特色的,各剧社对自己的原创性都有不同的追求。编导能力和舞美效果各个剧社的水平差不多。
(三)剧社存在问题
关于剧社存在的问题,多数剧社认为资金和场地是最主要的问题。各高校对于话剧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同,所提供的资金也有多有少。大多数社团每年从学校获得的资金都在千元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剧社一年的开销之和。因此高校剧社往往采取售票或拉外联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晨雨剧社。华中科技大学的蓝天剧社等都设置了外联部。
其次是指导老师和专业培训的缺乏。由于很多剧社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社员只能自己玩“。剧社往往依赖高一届学长进行口耳相传的教授和培训,一旦剧社社员中出现年级断层,几乎就意味着剧社的专业积累要从头开始。
三。社员与高校戏剧活动
社员的个人层面主要针对剧社社员,包括社员的个人素质和社员的活动积极性。
(一)社员专业素质
社员的个人素质主要表现在对话剧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各剧社表现较均衡。社员对于话剧演出的接触多数是在大学才开始,对于戏剧专业知识的了解起点都较低。这些社员中,只有少数骨干“在大学前就对话剧演出有所接触,大多数社员在进入社团前对话剧的了解只局限于初高中的语文课本。社员中文科生和理科生数量基本平衡。除了少数建立时隶属于文的剧社(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勾沉剧社),其他剧社的社员中来自文学或艺术专业的学生并不占压倒性优势。
社员的专业素质主要来自剧社的培训和进入剧社后的自学。因此社员素质直接受到剧社指导老师。培训机制及个人兴趣的影响。
(二)社员活动积极性
社员活动的积极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参与话剧活动的次数上。其中,社员参与表演的次数较多,而参与编写剧本和导演的次数普遍较少,各剧社均值都在1次左右。参与表演的次数与其在本校。外校及电影院观看影视戏剧的程度基本成正比关系。从观看的次数来看,看电影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观看本校话剧,观看外校话剧最少。华中师范大学三大剧社较为平均,参与次数都较多。踪点剧社的观看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社团,而文华剧社则较少观看其他话剧。溯源剧社各项普遍偏低,但是在校外观看话剧最多。
来自不同剧社的社员在参与话剧活动的积极性普遍很高。自费观看话剧活动的意愿与参与话剧活动的兴趣基本呈正相关。
(三)社员参与原因
社员参与戏剧活动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兴趣和自我锻炼。社员参与戏剧活动的兴趣普遍较高。而参与戏剧活动的积极性和其观看戏剧活动演出的积极性成正比。参加戏剧活动的次数越多的人,也更倾向于观看话剧表演,甚至会自费去观看话剧演出。
有趣的是,社员们参加剧社的原因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在我们采访的社员中,多名社员表示最初是抱着试试看“和玩一玩“的想法报名的。而在加入社团后,他们才真正喜爱上了话剧。
四。校园文化特色及其与戏剧活动的相关性
在校园文化特点的衡量上,我们采用了五个维度:活跃性。艺术性。创新性。多元性。开放性。剧社成员对于本校校园文化的特点的认识与普通学生的观点基本一致,少数院校有不同观点。
(一)校园文化特点
首先是剧社成员的观点。通过各高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五个维度的表现基本呈正相关。
各大高校中,华中科技大学表现为典型的严谨。学术。保守。单一。传统特点。武汉大学表现为典型的活泼。文艺。创新。多元。开放特点。其他各高校发展较为均衡。华中师范大学各项均衡发展,且体现出严谨端庄的校园氛围。武汉理工大学表现为较多元和较学术。中南民族大学表现为较多元和较开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社员认为本校各项发展的较为均衡。但是在校园普通学生的调查中,该校的学生却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较活泼。较文艺。较开放。
在有关校园文化的问题中,拥有多剧社的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各剧社间没有显著差别。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作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类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展现出严谨和端庄的一面。
(二)校园文化与话剧活动关联性
在认为本校话剧活动和本校校园文化的关联程度上,剧社内成员表现的比普通学生更为乐观积极。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普遍认为关联程度较高。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社员认为关联程度较低。而各校的普通学生都认为关联程度不高,只有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话剧活动有关联。
剧社成员普遍认为话剧活动和校园文化间的关系很大,而普通学生并不太认同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中,甚至有很多普通学生表示并不了解本校的戏剧社团,仅仅知道名字而已。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在本校一家独大的剧社和多社共存的剧社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一家独大的剧社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要高于多社共存的剧社。一家独大的剧社和其他剧社的沟通程度也要高于多社共存的剧社。同一学校的不同剧社往往各有千秋,都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精简的队伍具备更强的凝聚力,同校各剧社间的竞争一定程度能够促进剧社特色的发展,但有可能会不利于社员集体认同感的确立。
第二,剧社的特色往往反映在原创程度上。剧社的原创程度取决于剧社的理念,具有原创意识的剧社有着更强的魅力。但是眼下在高校戏剧的受众更倾向于轻松搞笑或经典剧目,因此更具深刻思想性的原创剧目并不太受欢迎。很多剧社为了吸引观众只能压缩原创剧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高校戏剧的发展。
第三,经费支持。专业指导和场地支持是眼下制约各剧社发展的最大因素。剧社的编导能力和舞美效果的往往由学校的专业指导以及经费和场地支持决定。因此各剧社间的编导能力和舞美效果别并不太大。
第四,各校社员的个人素质伯仲之间,社员多而杂不如少而精。华中师范大学由于有三家剧社,剧社人员总数在各高校中最多,因此存在部分社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第五,高校戏剧活动最大的动力是学生的兴趣。社员参与话剧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剧社发展。兴趣较高的社员会参与更多的话剧表演,观看更多的话剧演出。每个剧社都存在一批骨干分子,乐于投入到戏剧活动中去。
第六,校园文化各具特色。各校校园文化与该校的戏剧活动存在一定关联。校园文化对戏剧活动有着方向和内容上的引导,而戏剧活动也在影响着该校的校园文化。一些普通学生对戏剧活动并不了解,认为校园文化和戏剧活动不太相关。这也反应了当前高校戏剧活动发展方兴未艾,振兴高校戏剧,我们仍然在路上。
高校戏剧发展现状分析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