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本师资培训的问题与解决方式研究
要进一步改善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就需要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也是科教兴国的基本保证。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采用的是继续教育机制,如攻读学位。访问等,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但教师技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目前高校论文网教师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是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了轻教学。重科研“的环境,直接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此,文章以高等院校中校本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阐述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校本师资培训及其特点
(一)校本师资培训
高等院校参照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综合评估本校教师潜力,运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培训活动,叫做校本师资培训“。其中校本“也就是从学校的问题出发,将学校作为问题处理的基础,其目标是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本校人员才是此培训的主要参与者,以此作为参照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切实解决本校实际问题。
(二)校本师资培训特征
和普通教师培训相比,校本师资培训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以学校为基础“。在校内“。为了学校“。第一,以学校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发掘学校及教师的潜力,充分运用现有小嫩外资源,释放出学校生命力。第二,在校内“。此培训服务于学校及教师。在学校内实施改善教学实践的培训活动可以作为校本培训,其成功的基本前提就是全校教职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性。第三,以学校发展为目标。进行校本师资培训不仅是提升教学实践,进一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办学能力,改进办学水平,实现学校长远发展。
二。实施校本师资培训的原则与重要性
(一)校本师资培训实施原则
校本师资培训的实施原则主要有几个方面,灵活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实效性原则。整体发展原则和以校为本原则。第一,保证灵活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因为此培训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闭门造车,特别是针对性及专业性很强的高等院校还应该综合经济发展状况,强化高校的横向横向联系。同时,也要按照部分学科的特殊要求或者高等院校教师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性对待,采用分层次进行,逐级提高。第二,实效原则。师资培训的管理方式。培训形式以及培训的内容均应适应学校的发展,重视教师的发展需要,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防止盲目效仿,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第三,整体性发展。校本培训需要把教师的整体性。全面性发展放在重要地位,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实施校本师资培训的重要性
校本师资培训既是学校和教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反思性学习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及学校发展教师,才能应对社会变化带来的挑战。终身教学理念中需要建立教师学习体系,激励教师努力去获得知识及技能,这也是培训研究实践的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竞争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师资培训就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问题,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校本师资培训结合实践与理论,让教师始终保持反思心态,不断在教学中找寻。解决问题,树立问题处理的自信,发掘出专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保持高校中的知识探究氛围。
三。校本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时间保障方面
一般情?r下,教师的幸福程度受到教师工作满意情况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影响着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甚至还会干扰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性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表示,若要实施自由教育就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自自由的学科与自由的时间,强调了空闲时间的功效性。他认为人不再操劳生计的时候才能有完全的闲暇时间,不会去从事在各种自己都看不上的职业来伤害心灵,而是很理性的去参与一些崇高和具有真正意义的活动。学者刘良华也指出,在职教师多为现实生存状况在到处奔波,根本无暇鼓励自身的专业性发展。教师除了普通课程教学之外,还进行科研工作,没有精力去进行专业化培训,限制了教师创造。思考的时间。刘良华学者提出应该解放“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师资培训中,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影响到培训活动能否成功展开以及培训效果满意度,影响到教师的参与性。现在部分高校运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法,始终坚持整齐划一。高校行政部门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制规定本校教师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活动,完全忽视教师在时间上的自由性和弹性。高等院校教师的任务繁重,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是两座大山,工学矛盾尤为突出,若不充分考虑教师的时间自由性而强制性的进行集中培训,教师即使参加了培训活动也会因为部分紧急事情未处理好影响到培训效果。高校中只有部分院系课程较少,一般教师的课时量均在17-20节。教师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答疑。作业成了教师日常基本工作,空余时间相对较少。学者刘良华认为校本师资培训总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内在需求,对教师构成了某种警告,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组织管理方面
多数高校的校本师资培训活动均是由教务处与人事处合作实施。培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间。地点等完全是由教务处与人事部门统一安排。每年某个特定时间,教务处就会出一个培训通知,没有问询过培训对象的意见。例如,2012年,重庆某高校的师资培训通知中指出,该天有课的教师不能缺席培训,全部停课参加培训,不参加者在来年还要再次参加培训。从中可以看出,培训的组织管理具有很强的强制性,高校教师的参与程度极低,淹没了师资培训的人文性与科学性,这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将作为培训对象的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其处于被动状态,必须接受说教,这丧失了此培训应用的价值,有效性很低。
教师作为被培训的人,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动参与到师资培训中,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没目标。因此,师资培训制度应该尊重培训对象的自由,重视其内在自觉意识的激发,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会局限教师对自觉意识,培训对象很容易产生反感心理,采取消极应付以及抵触的方式参加培训,让校本培训只浮于形式,并无实质性效果。
(三)经费保障方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有医疗。住宅。穿衣。吃饭等,若当前生活还不能满足上述需求,也不会萌生高级需求。中国虽然强调了要尊师重教,但教师的生存状况却不尽人意,多数教师必须为生计奔波,尤其是大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之后进入到高校工作,但其生存状态并不是外界眼中那么光鲜亮丽,四处兼职的高校教师大有人在。校本师资培训的参与者多为被迫的,教师没有响应的交通。工作报酬等补偿。现在多数高校在校本培训上有一定的经费支出,但因为制度化保障的缺乏,导致经费保障的落实难度较大,具体体现在:第一,校本培训经费的支配形式不恰当。多数高校经费流向了管理和培训教师授课两方面,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具体需求,培训活动没有被当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对教师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激发造成了阻碍。
四。高校校本师资培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校本师资培训时间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学术休假制度。学术休假制度是一种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休息或者旅行来调节教师以及研究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美国高校教师在本校服务达到一定时间后即可以申请,增加教师的学术创造能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给予教师思考和阅读的空间。
2)控制工作量。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较大,包括必要的教学工作外,还有辅导员工作等,空余时间较少,参加校本师资培训也是非常被动的。因此,高校应该保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时间,重视培训的时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运用培训学分管理机制。校本师资培训是高校教师的一种必备学习活动,可以将学分管理制度应用其中,保证教师的时间弹性和自由行,满足教师兴趣。时间上的个性需求,避免行政命令的强制性给培训对象带来的伤害,增强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二)完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
校本师资培训应该尽量降低行政对培训的干预程度,促使行政化管理转变为学术化组织管理。第一,高校可以设置校本师资培训管理单位,负责培训的相关事宜。第二,校本师资培训的管理中应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权管理,引导高校教师进一步关心自身专业化发展,也能够拓展培训管理的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第三,明晰机构职责。校本??资培训的对象。内容。目标。程序以及形式等均有对应部门来负责,将培训经费落到实处。
(三)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1)完善高校师资培训经费预算制度,为校本师资培训活动设立资金账户,并做到专款专用。
2)适当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保证高校的师资培训费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扩宽资金筹集方式,完善融资模式,为高校校本师资培训提供财力保证。
3)完善培训经费监督考察制度,保证经费的流向,只能用于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在交通和生活方面的资金补助。专家授课。教研室活动。资料采购等方面。
五。结束语
高校校本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明确校本师资培训的含义及特点,阐述了其实施原则及重要性,分析校本师资培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以提高高等院校的师资水平,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校本师资培训的问题与解决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