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
伴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引发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新的契机与活力。但鉴于目前政治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高校内控的改革与完善已刻不容缓。高校内控在提升高校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高校论文网管理者的管理效率以及治学能力方面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借鉴已有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完善和丰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一。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高校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未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高校内部控制旨在规避和防范其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风险。然而,高校内控未能真正引起大部分高校管理层的足够重视,陷入了对内部控制的仅仅简单理解为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容否认,部分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内控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不能保证规避风险的灵敏度,且普遍存在防范措施不到位,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因此未能收到实质性的成效。另外,某些高校面临臃肿的管理层级。一定的官僚作派以及不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等问题,致使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传达失误或不及时。部分高校领导层只关注学校的办学规模,使内部控制仅仅流于形式,实施效果必然差强人意,长此下去,将导致学校的抗风险能力的下降以及管理质量的降低。
(二)高校风险评估及防范意识薄弱
近年来,政府对于教育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高校受到教育产业政策的辐射,由原来仅仅依靠财政支持,转向多渠道融资的办学模式,高校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的拓展,重点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涉足融资建设。资产管理等。然而,各大高校也面临生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处在较为激烈的生源大战“中,因此部分高校关注基础建设。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相对忽略了其面临的潜在风险。部分领导只看到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却未能认清其随之而来的风险。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因此某些不合理的决策未能及时遏制。四川某高校基建的82百分号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虽然银行贷款解决了暂时的资金不足,但是也面临较高了偿付风险。受老体制下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缺乏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针对重要决策并没有落实责任到人,即便有些高校形成了一套风险评估体系,也是形同虚设,因此造成了不能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估的局面,致使学校资源未能合理配置,甚至是严重的浪费。可想而知,经济活动的风险损失若没有人承担,这样便为高校腐败滋生了温床。此外,高校目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并不能将银行融资资金和其本身的预算资金区分开,也就是说,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真实揭露其财务风险,因而相对忽视了融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甚至部分高校为了逃避审计的监督,故意抛开预算外收入,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
(三)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失力
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一方面,外部监督作用不大。由于目前的体制下,高校的财务信息并未要求对外公开,只是要求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相比国外的财务信息要求在网上公开,的差距甚远,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局外人无从所获,如此便无法接受公众的监督。而且高校中公立学校占据绝对比重,均实行的是预算管理制度。加之财政部门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严格,极少存在行政干预,即便存在一些抽查,也并非突击检查,给高校留了很大的调整空间,因此实际抽中的概率非常之小。上级管理层对高校内控的管理松懈,使上级监督仅仅只是摆设“,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成效。另一方面,内部监督独立性差。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高校的审计部门直接归于校领导之下,无法真正保证监督的独立性。真实性。严肃性,监督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高校内控监督的主管部门也就是审计部门在确保职责分离的方面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审计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俯拾皆是,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不能保证其利用审计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专业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内控意识
高校内控的先决条件是内控环境,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控实施的效果。内控环境奠定了高校内控的整个基调,引导着高校内控的整体价值取向,营造着一种高校内控的氛围,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层对内控的意识。态度及采取的措施,也将影响高校教职工对内控的积极性。当前的形势下,高校内控环境不仅涉及管理的职能及态度,还增加了人文环境这一关键因素。加强内控的人文环境建设应着重培养高校管理理念。领导层的自身修养(包括道德品质。专业管理能力以及价值追求观等)。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为高校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某高校管理层转变管理理念,具体做法一是优化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的程序与标准,不断提高内控管理的能力。二是针对高校参与的经济活动,把控各环节的风险点。高校应认真分析各个流程中的风险点,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报告机制,做到未雨绸缪,从而高效地实行内控,杜绝营私舞弊。腐败案件。
(二)提高内控风险防范意识,优化风险评估体系
高校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的办学摆脱了单一财政拨款的限制,已兴起了融资办学的热潮,在具体的市场化操作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虽然不能规避所有的风险,但高校管理层应将风险降低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应将提高内控风险防范意识上升至一个高度,增强高校管理层以及普通的教职工识别风险的能力,通过关键点的风险把控,将风险降至最低点。内控风险的核心在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主管部门梳理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流程,将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归类,并利用发达的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风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在已有的信息系统下,对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不断完善当前的风险评估体系。特别是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重点关注的方面的风险评估:预算管理上,应保证预算的编制与高校资源配置状况匹配,细化预算开支,确保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收支管理上,严格把控凭证关,确保证账相符,执行收入归口管理;项目建设管理方面,构建高效的招标方式,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并将档案及时入库封存。
(三)建立健全高校内控监督机制
在内部监督方面,着力保证高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落实岗位责任制,将职权不相容的岗位严格区分,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局面。审计部门的成员应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以及自身的道德修养,保证审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此外,应努力提高与内控相关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内控监督贯彻于整个学校的各个工作环节。当然,缺乏相应的监督方法,内控监督也无从实施,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监督评价体系,对内控的各个程序做到信息公开。责任到人,此,进行考核奖惩,以便督促内控相关人员落实相关的监督机制。有效的内控监督离不开外部监督,外部监督的范围很广。首先,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应联合审计部门,加大对高校内控的审查力度,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也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其次,发挥广大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及时曝光某些高校的违规的事件,引导社会各界对高校建设的关注,增加舆论监督的压力,保证高校建设在全社会的监督下进行。
三。结语
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教育体制改革激流勇进,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但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高校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保证其公益性。满足社会效应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建设。
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