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异化环境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探析

鲁迅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高校校园环境及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近几年,各类高校校园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深究其背后的根源,探寻高校中竞争文化与大学生人格扭曲的论文网关系,并找出学生个体对待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学校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机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我们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寻高校异化竞争环境背后的根源

大学校园一直被誉为神圣的学术殿堂。高级人才培养的一方净土“,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收获知识和友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充满压力和竞争的场所。随着时代变迁,来自观念冲击压力。经济危机压力。学业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不少学生歇斯底里地高喊亚历山大“!

让我们掩卷沉思,学生的压力山大“。嫉妒“。焦虑“。竞争“等词的根源在哪?社会上存在物欲A横流。价值取向颠覆的现象,人们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愈演愈烈。从以前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讲道理年代,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追求知识年代到今天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追求身份。权势和金钱年代。学生从小就在强调竞争。鼓励竞争的学习环境中长大。家长。学校。社会从小给他们造就了诸多无形压力,他们乐于竞争但又疲于竞争。有些人深谙竞争之道,想尽办法排除障碍。于是,竞争被异化了,高校成为大学生的竞技场,有的大学生甚至为获得权力或荣誉,各出奇招,尔虞我诈。

环境包括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内部的个体环境,前者指特定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条件和文化因素,如习俗。道德。后者指个体出生后生活的具体情境,尤其是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在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中,尽管个体环境是个体心理冲突的直接原因,但她更强调文化环境对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文化环境是个体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异化竞争的根源是异化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学生的压力,过大的压力衍生了学生间竞争的异化,竞争的异化最后往往会导致校园悲剧的发生。

二。竞争文化与神经症人格

(一)竞争文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恩格斯说,竞争使每一个人都把别人仅仅看作可以利用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在剥夺别人,结果强者把弱者踏在脚下。“

狭义的竞争是专指人类社会的竞争,是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展开的争胜负优劣的一种较量。有竞必有争“,社会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类间的竞争,竞争意识的强弱和竞争心的有无,对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行为动机以及健康人格都有显著影响。竞争虽然给人带来压力,但健康的竞争文化容易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群体和谐与进取。相反,异化的竞争文化却容易滋生不良风气,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致命伤害。

根据异化理论,异化是从人自身分离出的各种力量,逐渐跟自身疏远,从而反过来成为控制。支配自身的异己力量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多元的思维和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暗中潜滋在大学生的心灵中,比名牌。比家境。比父辈权力和人脉,学生越来越远离自身,受到社会一种异己力量所控制。

(二)异化竞争导致的神经症人格

当代大学生承受众多压力,他们不得不在这残酷的校园和社会中与他人竞争,当心灵被压得扭曲时,极易走上偏邪的心理历程。如果学生个体为了争取胜利而不择手段,这种人具有控制。攻击。冒险和贬损他人的倾向,同时取得胜利已经成为这种人无可选择的需要,著名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妮把这种竞争称为过度竞争。

霍妮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果权力。名望和财富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那么社会上每个人都不得不进入与他人竞争的机制当中,而且这种竞争是以经济为中心,辐射到所有活动当中,并渗透到所有社会关系游戏“中。她认为,人们疯狂地追求权力。声望和财富,是因为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对抗来自生活的焦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霍妮提出了社会过度竞争的观点,即异化竞争。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过度竞争,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潜在的敌意增强,并且这种竞争和敌意已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中。竞争文化发生异化,衍生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竞争。长期在这种异化竞争环境中成长,个体的人格发展会偏离常态,严重时会出现神经症人格。所谓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患有神经症人格的人为了克服安全感和不被喜爱感,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面对过度竞争,患有神经症人格的90后“大学生更多地会采取攻击方式来对抗他人,这类人的基本焦虑具有强烈敌对感,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怀疑,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控制他人以掌握主动权。在异化竞争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对权力。声望。地位等怀着神经症的需要,往往表现为自恋。自傲。自大。他们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如果我有权力,别人就不能伤害我“的逻辑上。

处于异化竞争环境的大学生,容易视校园如一场争名逐利的搏斗场。个体生活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文化中,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基本焦虑;为克服焦虑产生神经症需要,进而形成特定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或神经症的人格;个体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结果又陷入新的更大更深的焦虑和冲突之中,从而构成潜意识中运行的恶性循环。由此看来,高校不良的病态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人格,严重时极易走上不归道。三。个体如何对待所处的文化环境

文化具有育人“功能,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产生特定的影响。对个体而言,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潜伏着大量对个体生存及其人格形成和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大学生该如何对待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嬗变。如果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如意的情感生活。紧张的人际关系时,他们会容易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并被所处的腐朽。落后文化所侵蚀。

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使大学生在面对金钱。权力。荣誉的诱惑时,能够坚定自我,握紧人生的方向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在面对校园各种异化竞争时,仍能保持乐观健康的心境,在人生路途中完善和突破自我。

(二)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判断文化环境

如果说社会文化是个大杂烩,那么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一个小杂烩,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文化。如阿德勒所说,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它。“个体的遗传和所处的环境为建构人格提供了所需要的砖瓦和水泥,但要建构健康的人格大厦“仍需要发挥自我的创造力。

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判断周边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学生对于文化精华应积极主动适应和学习,对于文化糟粕应端正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学会拒绝不良环境的影响。

(三)提高自身的内心修养,心理内部达到和谐状态

在纷繁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内心需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心境。内心保持和谐,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报酬。荣誉等,这是一种内心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这里所说大学生要内心和谐,并不是要压抑和否定个人内心的欲望和追求,不是对现实生活抱有一种消极无为的态度,更不是丧失奋斗进取之心,而是强调大学生内心要充实。自强不息,在良性的竞争中健康成长而不迷失自我。大学生要在物质利益。功名利禄。精神追求的欲望当中找到一个内心的平衡点,使个人和社会都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健康和谐地发展与升华。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霍妮认为,神经症人格的产生来自人际关系的失调,人际关系失调使人失去安全感进而产生焦虑。面对社会无形中给予的多重压力,大学生不得不去应对紧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是争强好胜的心,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失衡。他们面对这强烈的心理冲突,一方面害怕心理瓦解,一方面又不顾一切地希望解决问题,这种冲突和矛盾如处理不当,则不仅破坏了与他人的关系,也破坏了与自己的关系,使自己的人格扭曲。

因此,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与他人竞争的同时,注意保持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我们的教育事业除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环境育人。校园文化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着一定的环境条件。高校是国家人才产品“生产流水线的最后一道工序,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探寻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是当代高校重要任务。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享不同文化的同时,也处于不同的文化冲突中,他们在传统文化中呼吸着,却又饱受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冲击。在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格和薄弱的内在素质矛盾中萌动。碰撞中成长的大学生,必须有一种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其指引人生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人们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教育界育人的思想导向。在多元思想观念碰撞的社会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流砥柱作用,能够使大学生在探索人生道路,塑造健康人格时不茫然。不浮躁。

(二)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育学生成长成才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教育系统中需要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高校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格教育理念,把人格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以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和谐发展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学生家长应主动了解高校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最新动态,针对子女的问题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加强与学校联系。沟通。在社会方面,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具有关键的作用。

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系统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净化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氛围,发挥各大教育子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健全高校积极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特性决定了他们容易陷入不良的心态,因此应给予特殊的关注与关怀,如果这个工作没做好的话,大学生容易走向偏于常态的神经症人格。因此,高校要设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如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帮助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问题而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无法自我疏导的学生。有效地对处于不良心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工作,也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要工作。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部分高校也构建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平台,如心理咨询室,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建设仍需进一步努力,如构建大学生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建立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的三预机制“。

高校异化环境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探析

上一篇:高校應由校长与教授共治”【6178字】
下一篇:高校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现状及建议【1729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