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美国测评体系启示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改变了只依据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做法,设立了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制定的素质测评体系。测评分数也成为学校评定奖学金。荣誉(如:三好学生)。就业推荐。推荐免试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是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评价标准。以为例,每年一次论文网的综合素质评定主要是在评定奖学金时体现出来,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本科生奖学金设置分为六种:学业优秀奖。精神文明奖。科技创新奖。社会工作奖。文艺体育奖及学业进步奖,奖学金评定由各个院系自己组织,一般由班委组成评定小组,按照学校文件对申请同学提交的各种奖状进行认证并核定分数,按得分高低评出奖学金获得者,最后交给辅导员审核,并在内公布。首先,要肯定这种改变较之以往有一定的进步性,并参照素质测评的一些基本原理――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i对大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具有必要性。
一。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必要性
(一)积极引导,正向激励
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并且对测评结果进行档案记录,测评成绩和奖学金评定。推荐入党。推荐工作等想挂钩,正向激励,引导大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能力。原来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励,但现在成绩优异只能获得一项奖学金或作为评定奖学金的一个指标,引导学生不但要注重成绩,更要积极参加多种活动,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全面评价,面向社会
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工厂,学生是产品,而社会就是市场,大学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现在社会不需要只会读书的学生,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比较容易,而信息。知识的应用才是社会需要的,社会需要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采用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并且被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了解各校测评方案或计划来看,高等院校现行的综合素质测评还是传统的学生评价:德。智。体。美。劳。一般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设计的主要依据。高校引入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和方法,改进原先单一的测评方式,并且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但目前针对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仍有一些问题,测评方法目前尚未真正落实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各高校测评形式不同,但实质大都是采取全面量化积分的手段。并将此积分作为评定三好生。保送生。奖学金。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以为例,综合素质高低的依据主要是所获奖学金的多少,奖学金的评定即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是奖状数量,并且根据不同级别的奖状不同加分。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能力并且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但是在只以奖状数量评定奖学金的前提下,导致很多学生有(可参与积分的)奖状的活动才会参加,违背了社团活动的初衷。同时,学校对所有项目都要进行量化,而有的项目如思想品德就无法用分数量化。针对思想品德的评定,学校规定每位同学每学年必须做够20个小时的公益活动,并且要有相关单位负责人的签字或单位盖章,公益活动不满20小时的,不能参加任何奖学金的申请。引导学生多做公益活动是良好初衷,但是在引导方式和评价认定方式上有问题。公益活动本来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和奖学金评定相挂钩,违背了公益的基本原则,导致学生的功利性,参加公益活动前先问有没有盖章,没有盖章的不做。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使学生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选择。另外,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评价信息的来源也仅仅是规定范围的几种凭证,这其实并不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真正水平。
(二)指标及权重设置不科学
针对各种奖学金制定奖学金认定规则,并规定可以加分的奖状类型及加分数量。学校鼓励研究生要有专研探索精神,但反映专研探索能力的指标只有论文一项,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进行评定。论文发表能够反应出一个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只用发表论文这一个指标衡量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失偏颇。论文发表本身就比较困难,并且周期长,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评定奖学金而将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标题进行多次投稿,或者东拼西凑,完全违背了学校初衷。不利于衡量出真实水平,效度较低。
本科生奖学金加分一般是1―3分,根据奖状级别而定,但是三项荣誉称号的加分较多,一项荣誉称号可加6分。荣誉称号的评定是根据本学年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数量,奖学金获得越多,获得荣誉称号的机会就越大,同时荣誉称号的获得又可以作为下一学年评定奖学金的加分项。这就形成了路径依赖,不利于鼓励进步同学。有些同学第一学年获得了两个甚至三个荣誉称号,第二学年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但因为荣誉称号的权重大,加分多,仍旧可以获得奖学金,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一些本学年比较努力的同学因为所获奖状权重小,加分少而无法获得奖学金,从而挫伤了积极性。权重设置不合理,不利于考察同学该学年的表现情况,并且不利于鼓励进步同学。
(三)评定过程缺乏公正性目前,奖学金的评定工作主要是各系自己开展,一般由班委会成员组成评定小组,对同学的申请及相关奖状。证书进行认定和分数计算。这就导致有些同学为了得到奖学金而拉帮结派,或有些班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多加分,奖学金评定缺乏公正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有效评定。
三。美国综合素质测评对高校测评体系的启示
据笔者了解,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美国的一些院校在进行招生等需要综合素质的评估的程序时,大多偏向先看综合素质再看成绩“的标准。如在美国大学本科的招生时,耶鲁大学的录取官员表示,常春藤名校录取看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领导力。个性特长。社会活动经验等综合素质,也需要考查学生的成绩,但是那些成绩很高甚至满分的学生,如果综合素质稍差,也将很难被录取。在招生中学校会要求学生自己提供一个申请材料,其中包括简历。推荐信等很多内容。这份申请将不仅要求包括奖励。论文的情况,还会考量学生对社区。社会所做的贡献,自主创新的能力,了解其在组织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参考学生任课老师即其参与活动中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的推荐信。同时学生可以提供备选材料――你想让我们了解的“,即一切学生觉得有利于体现自己综合素质凭证,其次,还将引入教职工。校友会成员等对学生进行面谈,多元标准和权威主体的加入将会保证信息的真实。客观。丰实。有调查显示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擅长应付考试和做好被要求“的事,创造性活动。主动性社会实践等是短板“。因此,美国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培养应该成为中国高校借鉴的模式。
对于这个模式,我们不能照搬照套,需要取其精华,加入本土化的体系之中。一般来说,我们考量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又包括文化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及个性素质。ii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也应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大部分,因为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中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只有表现突出才可以获得奖励,通过奖状数量及等级认定其素质高低有一定合理性,但在评定奖学金。综合素质认定方面还有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习成绩和奖状只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和认定,但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学生的素质,同时,对于一些不利于量化的指标要采用其他的评价方式,而不能一味的要求盖章等证明材料。对于一些指标如思想品德。待人接物。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可以采用非量化的方式,可以提供一些证明的材料或者其他人的推荐,也可采用描述性。评价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在操作中为了避免舞弊或者拉帮结派的现象,采取班内同学互评,并且每位同学至少有两位同学为其评价,临时抽签决定评价者,并且采取保密制,尽量消除舞弊现象。同时可以加入其他一些熟悉。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人参与评价,比如任课老师等。
(二)指标及权重设置科学合理
指标选取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对于一些指标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例如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发表论文可以加分,申请课题。发明创造。参加社会调查。有诸如视音频的作品等都可以加分。对于同一指标的考察,可以多设置一些能反映该指标的有效行为,考察更加全面。权重设置要科学,每年进行综合素质认定,主要是考察学生一学年的素质提高情况,应减少过去成绩对本年度认定的影响,减少其权重,减少路径依赖效应,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并且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
(三)360度考评方法
考评过程引入360度考评方法,改变原来的由班委单一认定的方式。由辅导员。班委部分成员。同学代表。随机评审人员(如教职工)等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小组的班委成员及同学代表均通过抽签方式产生,减少舞弊行为的影响。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客观,班委成员及同学代表对同学的实际表现情况比较了解,随机评审人员比较客观公正,综合几方信息,使考评更加公正。客观。
注释:
i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
ii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
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美国测评体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