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构建资助工作助困育人体系创新模式研究

广西是一个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发展较之全国相对落后的省份,资助育人工作也如此。鉴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多方位的。综合性的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的系统工程,不能把它简单地停留在资助金的评定和发放两个环节上,也不能将资助工作定位为一个单论文网纯的经济帮扶问题。本课题组针对前期调研所得广西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基本情况,借鉴区外资助工作助困育人的先进经验。结合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际,提出广西高校应从规章制度建设。贫困生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的创新模式。

一。建章立制,完善资助工作助困育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1。在高校各项规章制度中,明确资助工作助困育人的导向

广西各高校在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资助工作规章制度时。在设计资助申请条件时,在遵循国家资助政策的前提下,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年度资助金额。资助项目。资助等级及涉及学生群体,依据不同的资助金额对受助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专业学习。感恩诚信。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达到在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学着践行感恩诚信理念的风气,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勤奋刻苦。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明确和紧紧围绕资助工作的目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更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一主线。

2。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本校学生实际,科学。客观认定贫困标准

贫困认定,是各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首要前提,为此,科学。客观的贫困认定是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的基础。鉴于当前学生在获取各种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便捷性,各高校可尝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佐证制度和随机走访制度,对于佐证制度,学校可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原始佐证材料用以甄别,例如,家庭突遭自然灾害的需提供受灾图片或受灾证明,低保户的需提供低保证复印件,并提供基层组织联系方式以便抽查等等,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材料取证的难度和真实性;对于随机走访制度,则依据学生的申报材料,随机通过电话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材料进行核实,虽然此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但此种随机走访制度不仅可以起到核实材料的作用,更起到一种震慑和监督的作用,便于高校更顺利地开展科学。客观地贫困认定工作。

3。强化管理理念,加强各高校对各项资助工作实施过程的管理

对资助工作的管理,应当从认定材料。评定过程。资助金发放。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多环节入手。结合课题组成员对广西部分高校资助工作现状的走访调研来看,广西高校尤其要特别注重对评定过程和资助金使用的管理。在资助评定工作中,各高校应注重对项目评定过程的监管,通过深入评定现场。座谈。评定结果审查。公示。随机走访等方式,把推荐层级。公示等工作环节是否严格执行政策,学生的反映作为督查的重点,确保评定程序的公正。对于学生使用奖金的监管,高校应通过张榜宣传。深入学生基层。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相互监督等,指导和要求学生将奖金有效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合理使用受助金的情况,给予及时帮助纠正和干预。教育甚至是收回,使家各种奖助学金真正发挥其本真的目的。

二。加强教育,构建资助工作助困育人精神资助体系

1。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诚信教育

广西高校要将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且在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活动时,不能单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组织观看感恩类影片。听取感恩报告等方式,而应通过以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是在大局上营造整体氛围。各高校可结合校报。海报。广播。征文。文艺表演等各种形式在所有学生中普及诚信观念和感恩意识,形成人人讲诚信,时时懂感恩“的校园氛围。二是加大正反面案例的宣传,树立典型,尤其是要特别注重反面例子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由于缺乏感恩诚信而遭到社会的不认同的后果。三是搭建感恩诚信教育实践平台,提升感恩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如组织学生帮扶社会或本校的困难人群,提升学生对感恩诚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四是注重示范作用,引领学生的感恩诚信行为,这方面,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社会典型,如对家长而言,家长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对自己的父母。孩子和周围的人,强化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2。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成长和生活背景的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会有着其他群体学生不同的特征,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也往往会将侧重点放在心理方面,资助育人工作也不例外。为此,广西高校要借助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普遍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为压抑。自卑等不良情绪寻找到合情合理的宣泄和释放渠道,帮助他们减轻由于经济困扰而引发的精神负担,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个特殊群体潜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育人之路。

三。构建平台,促成资助工作助困育人能力体系提升

1。努力拓展和开发勤工俭学岗位

勤工助学是各高校资助工作中培养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和了解社会职业岗位的途径,更能有效克服某些贫困生等靠要“的被动受助思想。为此,广西各高校应大力拓展和开发能力提升型勤工俭学岗位,使勤工俭学成为学生能力锻炼提升的基地,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切实提高受助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力提升型勤工助学岗位是指能提供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勤工俭学岗位,如与校外企事业达成勤工俭学岗位设置意向,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培养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职业环境。岗位职责,提前步入职场。适应职场。或者在校内充分开发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岗位,培养上岗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总之,能力提升型岗位的初衷就是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具体岗位锻炼,能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受助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升的目的。2。积极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经济贫困原因外,还有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能力贫困和思想贫困,在这方面由于见识少。锻炼少等原因,与非贫困生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素质能力拓展专项训练,帮助贫困生提升某方面欠缺的能力。如针对不同专业群体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针对人际交往困难的贫困生群体,开展人际交往能力专项训练;针对办公软件自动化技能较差的贫困生群体,开展专门的与就业市场接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培养,帮助他们增加未来顺利步入职场的砝码;针对因心理调适等方面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贫困生群体专门开展职场前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尽快地适应职场等。课题组在本校先后开展了心理辅导。外贸技能专项培训和办公自动化技能等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对受训学生做了不同对比,对比数据显示,经过专项技能培训后,受训学生的专项技能有所提升,较之其他未受训学生,他们更容易得到勤工俭学服务部门教师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3。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搭建综合素质锻炼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锻炼个人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为此,广西各高校应通过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参加有利于培养自己兴趣爱好和锻炼。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和拓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他们通过参加活动在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所学专业,免费为他们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或考证费用,如导游资格证。茶艺师资格证。调酒师资格证等,使他们毕业时获得双证“甚至多证“,增加求职择业砝码或扩大人生的宽度。

四。积极沟通,搭建资助工作助困育人资源体系整合平台

1。各高校要在校园内整合院内各部门力量,形成全院。全员育人的局面

各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助困育人工作时,要争取得到党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努力构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统一领导的,学生工作处(含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或中心)。教务科研处。招生就业处。院团委等多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模式。首先,要下文要求全体教职工关注。关心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成长成才工作,提高全院全员育人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其次,要结合实际,与教务部门和各院/系开展专业特征明显资助育人工作,在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中引导受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感恩和诚信。第三,要充分发挥团委在第二课堂的辐射力,在团学活动中巧妙地荣誉感恩诚信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不知觉地受到教育。最后,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紧密联系,共同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方案,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辅导结合起来,把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拓宽资助渠道,形成多方支持。多种资助形式有机结合的局面。

针对广西高校接收社会资助数量不多。知名度不大的高职院校和非驻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渠道相对单一的事实,广西各学校应努力拓宽资助渠道,借助政府的力量和高校本身积极倡导全社会关心爱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模式。一是高校积极争取社会的资助资金,设立各种奖助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偿资金资助。二是合理统筹安排资助资金,充分发挥资助资金使用效益,扩大各种奖金的受助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得尽得相应的奖金。三是,搭建获得各种社会实践机会的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勤工俭学或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的同时,接触社会。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3。整合资源,在校园内开展可循环式发展的爱心传递工作模式。

资助工作人员应该明白,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感恩不是要求受助学生给予对等的回报,而应该是倡导一种可持续循环的。发自内心自然的感恩心理和爱心传递。考虑到广西在吸纳社会资助资金方面较之外省高校相对薄弱,我们可以自创一条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校园爱心传递工作模式。首先,广西各高校应鼓励和引导在校受助学生积极在校内开展力所能及的爱心传递工作,如主动参加校内各种活动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义务维修等公益活动。为学校师生提供义工服务等,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辛勤劳动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其次,各高校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受助学生开展爱心承诺方式传递爱心的活动,鼓励受助学生承诺今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返校通过资金捐款资助或精神帮扶学弟学妹的方式,形成助人自助的良好循环。在这过程中,各高校肩负着为受助学生搭建参加感恩回报活动的平台和增强受助学生感恩回报能力的举措,尤其是后者,为此广西各高校要想方设法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他们能尽快适应毕业后的职场生活,尽快偿还经济债务或者开始回报母校和社会,将爱心持续循环下去。

总之,与区外高校相比,广西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且因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一致性,各高校还应结合本校实际,重点针对贫困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搭建适合本校助困育人工作体系,从而提升育人质量,扩大资助育人工作内涵。

广西高校构建资助工作助困育人体系创新模式研究

上一篇:广西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應用型教學模式研究与实践【1720字】
下一篇: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茬的问题与策略分析【4962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