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外国语高校学科馆员专业化服务
学科馆员指的是具有某个学科专业背景,同时接受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专业知识,向特定的专业学科领域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图书情报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科馆员“一词最早出现于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论文网馆,是图书馆界所提出的最新的专业化服务模式。在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最早建立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为本校的各个及研究所提供专业化的学科馆员服务。随之其后,在国内的其它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学科馆员服务制度,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其主要的学科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各个专业院系及其研究机构教师,博士生,研究生群体。
为了顺应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形势,也为了满足本校专业院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吉林华桥外国语早在前些年就提出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构想,但因总总原因,目前没有得以实现。现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1。从图书馆员工队伍的人才结构分析,建立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利弊
根据吉林华桥外国语的图书馆员工队伍进行人才结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就职于图书馆的25名正式编制员工中,毕业于图书馆学专业的员工为2人,毕业于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员工为2人,毕业于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的员工为2人,严格说来,仅有6名正式编制员工毕业于图书馆及情报学,计算机信息检索相关专业,仅占全部员工中的24百分号。这个人才结构情况,尽管对图书馆业务的专业发展比较不利,但对于在我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比较有利的。我们应充分调动我馆人才结构中,非图书馆专业人才比例比较高的优势,采取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的方式,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体系,让学科馆员的职责不仅仅停留在学科联系人的范畴中。
2。民办高校教职员工人才流动比较大,增加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难度
民办外国语不同于公立的。大型外国语院校。教职员工的就业模式一般停留在合同制,全部的教职员工与学校是合同制编制制度,一般只签定了三年至五年的合同关系,这样的就职模式决定了民办外国语的教职工人员流动比较大,每到期末。年末的时候,都会有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离职,另谋高就的情况出现,图书馆员工也不例外。这样的情况,会给我们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和压力。因为学科馆员是了解和掌握了所担当学科相关的所有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专业知识为一身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这样的职务不是单凭图书馆专业。情报学专业或所服务相关专业出身人才可以轻易胜任的。要培养一个学科馆员,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必须要长期。系统地对学科馆员进行专业化的培养。相对应每个院系的学科馆员队伍也必须稳定下来,长期。系统地对相关院系进行专业化服务。而在民办院校之中,往往下功夫,投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科馆员,因就业机制和人才晋升体制的不完善,而另谋高就,这样,民办外国语就失去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良好环境,也培养不出好的学科馆员为各个院系,各个领域的教师。研究生队伍进行专业化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
3。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责由院系的专业教师或老教授来兼职担当的构想
在民办的外国语高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许多人会第一时间质疑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会有很多人认为学科馆员这个职位应该有各个院系的教授或者专业老师及项目负责人来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屏障,这似乎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学科馆员解决方案,但从国内各个高校所采取的学科馆员由专业院系教授或者专业老师兼职的模式来看,这些院系教授或者专业教师一是不可能放弃专业院系的授课及科研任务,专门为图书馆业务服务,他们的学科馆员基本职责也一般只有在完成本单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协助图书馆完成学科馆员服务。这样的服务一方面不能全面满足各个院系及专业教师,老教授等专业人士对图书馆提出的学科馆员服务需求,更有一个弊端是因专业课教师或者老教授因不了解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检索。馆藏分布结构等图书馆的专业知识,造成这样的学科官员服务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尽管在专业教师的学科要求和项目进展中提供了比较有效的专业化建议,但在馆藏文献资料搜索和文献采取领域,也会大大地降低了效率,偶尔也会有很多专业化文献查询不到,网络的资源信息不能有效地获取等各种障碍问题出现。
综上所述,想要在民办外国语高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首先要充分调动起民办外国语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优势,使得毕业于正规高校各个专业的馆员有定向地负责自己的相关学科,有目的地培养学科馆员队伍,并保障学科馆员的稳定性,培养学科馆员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在给相关专业院系提供专业化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专业优势和图书情报学优势,使得在民办外国语高校中的学科馆员制度得以平稳快速的发展起来,能够为广大的教职员工及学生服务。
论民办外国语高校学科馆员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