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5-0106-04

中国的志愿服务行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取得了显著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社会公益动员体系的形成,志愿服务行动论文网已经开始萌芽。到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成为最早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全国性社会团体;1998年,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正式成立,负责规划。协调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全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相继成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走上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在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深入体验和认识国情社情,把握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志愿服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价值中的善“。义“。仁“等德性规范和理念的当代展现和传承,深入实践志愿服务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新颖途径。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志愿服务在丰富活动载体。发展教育内涵。提高工作实效等方面具有显著功能。[1]关于志愿服务的收获的调查发现,平均分最高的是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其后依次为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①

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2]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记录。激励。保障等制度。[3]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是志愿服务常态化。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有利于真正发挥志愿服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效用,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志愿服务领域的发展情况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由于大学生群体集中。组织较为健全等特点,对于服务社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现实工作中,尤其是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志愿服务常态化有待提高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较高,覆盖面较广,这是目前工作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志愿服务持续性不强。常态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大学生赛会服务热情高,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日常服务项目中学生热情较低。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青年志愿者的付出和奉献。而北京奥运会在招募及组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也引起了全社会对志愿者的更多认识和关注。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博会。青奥会。东亚运动会等大型赛事赛会相继举办,越来越多志愿者投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这些赛事都受到学生广泛欢迎,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在天津市某高校的若干次大型赛会志愿者招募过程中,50人左右的志愿者岗位经常吸引到近3000学生报名参加。而日常志愿服务项目中,志愿服务热情不高的现象则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对于志愿服务组织者的调查来看,志愿者招募难“也是仅次于活动经费少“的第二大困难。由此可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小项目。长项目不受欢迎,志愿服务常态化程度不足是当前工作中的一大问题。

(二)志愿服务专业化仍需改善

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不足,成为制约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志愿服务专业化不足,一方面与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置有关。志愿服务项目种类少,与志愿者专业背景关联度低,学生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从调查发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方面,47。15百分号的填答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涉及了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而同样有47。15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没有涉及任何的专业知识。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较强专业优势的群体,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影响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

志愿服务专业化不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培训的严重缺失。调查发现,有44。04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只是接受过简单的活动介绍和工作安排方面的培训,33。16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接受过简略的技能培训,而只有8。29百分号的填答者接受过系统的技能培训,有14。51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分享,对于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也有重要作用。有60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参加过志愿服务相关的交流会或分享会,40百分号则没有参加过。在参加过交流会的被调查者中,65。22百分号的人参与过典型志愿服务个人和组织进行的事迹展示与经验分享“,53。62百分号的人参与的是各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20。29百分号的人参加过著名公益人物的讲座。志愿者接受培训少,交流分享少,不利于提高志愿者素质,也难以形成志愿服务群体认同。

(三)志愿服务科学化水平不高

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离不开志愿服务组织过程的科学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90后学生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传统志愿服务的组织过程越来越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从组织过程的角度看,目前的动员机制过于依赖传统组织形式,志愿服务项目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调查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服务项目流于形式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和项目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要“,这两项均占填答者的60百分号。事实上,高校内有不少小群体自发设计开展了一些充满新意。有吸引力的志愿服务项目。但从当前的组织形式来看,一些学生自发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无法纳入规范体系,计算时长。发布信息。组织开展等环节依然无法获得合法身份,更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

同时,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时代化程度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也成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信息发布的覆盖不足,学生难以及时获取志愿服务信息。在调查志愿消息发布的宣传方式时,普通志愿者获取消息的途径多为从社交平台所见以及同学之间的口耳相传;而组织者方面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志愿组织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组织内部发布。向各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发布消息的方式来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线下张贴海报。发布传单的方式越来越难以发挥好宣传作用。

另外,在志愿者身份注册。信息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缺口。目前,全国志愿服务系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高校志愿服务群体中,注册志愿者工作数据库仍然较为滞后,甚至停留在手工输入的阶段,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网站信息量少。内容更新缓慢,管理中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志愿服务保障支持力度不足

志愿者权益保障和支持力度,是影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志愿服务的持续性。目前,关于志愿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性安排仍然不成体系,鼓励支持力度依然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志愿服务持续性。常态化的重要瓶颈。

对志愿者权益保护的调查发现,选择有明确权益保障规定“。有规定但不能认真落实“和没有规定但不影响活动进行“的各占三分之一。可见,志愿者权益保障工作并没有成为志愿服务组织的普遍共识和常规工作。

调研中发现,志愿服务组织者在项目组织和动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当中,综合得分最高的是经费不足“问题,依次排列的是志愿者招募不足“。活动效果不如预期“。项目过程中出现矛盾“。志愿者专业技能差“。志愿者流动率高“。57。89百分号的志愿者表示志愿服务中产生的费用不能得到报销,但在表示能够报销的填答者中费用的报销比例一般都在70百分号以上。这表明,当前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依然不足,项目化运作发展不平衡,机制仍然需要完善。

在相关鼓励支持方面,70。37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其所在的在保研。评优中志愿服务经历并不能加分。但在志愿服务组织者的问卷中,33。33百分号的填答者表示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被纳入了考虑。

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指导教师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普通志愿者还是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对指导老师工作的作用期望排在前两名的都是志愿服务的物质资源支持和社会资源支持,其次是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流程的指导。由此可见志愿服务组织在资源支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需求。

三。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

大型赛会是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的良好方式,但必须在大型赛会中树立和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真正让志愿者在大型赛会中形成的习惯和经验成为促进和带动日常志愿服务的优质资源,让大型赛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志愿者成为日常志愿服务的典型和榜样,引导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积极促进日常志愿服务。同时,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和动员形式。通过社会化动员的方式,鼓励学生组织发掘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能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鼓励更多学生自发组织。自觉动员。主动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更多学生的自觉选择。

(二)做好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

针对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的现状,首先要提高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的广泛性和扩大覆盖面。同时,要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制度,坚持全面覆盖与抓好骨干相结合,即在培训对象上既要确保全面覆盖,又要注重加强志愿者骨干队伍培训;坚持通用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即在培训的内容上,对所有注册志愿者进行通用能力素质等基础培训,同时结合具体志愿服务活动及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能力培训;坚持传统培训与新型培训相结合,即在培训方式上,既有集中培训。知识讲座等传统形式,又要结合新媒体平台,研究学生特点,采用素质拓展。情景模拟等新方式。新手段,真正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同时,要将志愿者参加培训的实际状况纳入到志愿者考核评优体系中,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制度化水平。

(三)加强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新媒体时代,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要做好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开发,鼓励高校建设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而又各具特色的子系统。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与新媒体时代的志愿服务需求紧密结合,紧紧抓住当代青年的媒体习惯。心理特点。聚集方式,主动开发结合微博。微信平台等社交媒体相关的功能,设计开发智能手机客户端,研究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使志愿者注册。项目信息发布。服务时长登记。志愿者档案记录。服务小组动员等功能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使各个媒体平台各有特色,同时又可以实现媒体平台之间互相融合,数据资源能够做到无缝对接。

(四)加强志愿服务保障支持系统建设

加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保障支持系统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加强志愿服务保障支持系统建设,首先要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提出实费补偿属于无偿之列“,明确了志愿服务的有偿性质。[4]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有较强的组织性,应该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工作当中,并安排专项经费,解决学生为参加志愿服务产生的基本开支,为学生外出参加志愿服务提供保险支持,为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制度性保障,同时要鼓励学生吸收利用社会力量,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平台保障。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切实重视志愿服务指导教师工作,加强对指导教师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校内校外双导师,从不同角度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另外,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道德性比较强的工作,要加强荣誉体系建设,建立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荣誉体系,发挥荣誉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还要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发展的系统当中,在评选优秀。保研推荐等环节给与适当倾斜。通过制度保障让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学生得到充分鼓励,促进和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加志愿服务。

注释:

①调查在天津市某高校进行,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进行调查,问卷分别面向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者。面向志愿者的问卷发放200份,回收问卷193份。志愿服务组织者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5份。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数据均为此调查所得数据。

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

上一篇:论高校钢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乐表现力【2042字】
下一篇: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建立【3071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