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67-02
教学模式(Modelofteaching)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B。Joyce M。Weil)等人提出。什么是教学模式,不同的理论文网解方式。不同的研究视角,形成多种概念。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1]。
在分析教学模式的内涵时,我们寻找到了一个教学模式产生的规律,也就是说教学模式的产生及定位源于一种程序,即分析教学目标――总结教学思想和教学背景――形成教学模式体系――检验于教学实践。所以教学模式是高于教学理论的抽象化概述,同时又是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检验,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什么样的标准是合理的教学。是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学模式的指导和评价机制是从事教学的工作者无法忽视的。
一。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
国内外在对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中,总结出了两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即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指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证证实其优越性,它的起点是科学理论假设,形成的思维过程是演绎[2]。通过这种方法建构教学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有关基础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在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基础上直接组织和设计的某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归纳法是指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归纳出的教学模式,它的起点是经验。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模式,有的是在历史上的人总结的各种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加工而成的,有的是对现阶段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高。系统化而成的,因此又叫升华法。
二。青海民族高校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我们在分析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多次强调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基础和指导作用,认识某一种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去了解形成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渊源。例如,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在构建该模式的四个操作程序时,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师的正确参与,从积极的方面强化学生的学的行为“,该模式创建之初借鉴了大量有关行为主义的理论,从行为的产生出发,强调行为取决于环境度量的作用,为学生设计刺激,这种刺激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与之互动并从中学到知识,同时又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概念获得模式是建立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学会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推理,注重信息刺激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的形成视为相辅相成的因素,将智力活动引入到课程中,以知识为中介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分析能力。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在弥补以往教学模式缺陷的基础上,逐渐趋向于对受教育者人性化“教学的研究。从改革应试教育的不足,发展素质教育的优势;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自主意识;都反映出教育者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人性化“教育思想的完善。而这些教育理念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思想中的影响。
(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对现行青海民族高校教育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教育从教“的中心转向学“的重点,培养受教育者的本性。意向性。创造力成为教学的核心,让受教育者体验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社会价值。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恰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核心宗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伯特提出没有某人在适应,就没有什么适应过程;没有在感知的人,就不可能有感知的过程;没有人的延续存在,就不可能有记忆;没有在人中发生的变化,就不可能有学习等等。人必须是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1]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的过程中,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转向对健康人的心理和健康人格的研究,而健康人格的核心特质是有意识的目标和抱负。而目前中国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对受教育者长远目标的培养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所以,青海省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在发展与实施的理念上,应该更多地考虑与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评价机制。主体心理的培养。
(二)整体素质“的发展使现行青海民族高校的教育的培养对象更加趋向于完善
在目前教育过程中,现有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水平的全面性。多样性。整体性成为新型人才的核心。而这种思想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的影响――即整体人观“的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伯特强调人的心理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张心理学应该以统一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应该注重人的完整性。主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以整体和统一的人(或人格)作为共同的研究主题,真正体现了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人化“[3]。所以,青海省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知识。技能。情绪情感。意志力。个性心理的完美发展。
(三)提倡人的本性和价值观重要性使现行青海民族高校的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定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反对传统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人性化“的发展以及对人及事物的存在价值。有机体的内在价值的分析和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给予了一种积极的人的模式,提倡人对自我存在的认识,推进人类主体意识和主观心理的发展,注重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而不是将简单的动物行为的研究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果作用于人,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人化“的心理学,对后期摸索和探讨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的关联起到了极大作用。青海省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偏颇地教育评价标准。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育教学思维束缚了民族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近几年,虽然不断提高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化“实施,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制于教师和书本,受制于固有学习模式的束缚,使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不快,创新意识淡薄,自身的价值无法真正的体现。所以民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注重人性“的标准,重新定位主体“,以此促进青海民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对人的存在性认知。内在价值的探索引发了青海民族高校教育动力的修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定位人的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注重了人的需要以及不同等级需要对人的动机的影响。提出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需要的性质。结构。种类。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影响人类的动机的形成。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分析人的需要和动机的过程中,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在价值,提出了超我“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在价值追求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和内在统一性,有效地促进了自我与自然。社会的有机结合。
青海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在旧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动力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学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教的手段,使青海省部分民族高校的教学过于陈旧,学生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性。积极性欠缺由此引发学生对学什么“和怎样学“感到茫然,目的性不强,动机薄弱,无法正确评价学的价值以及在学的过程中内在价值的改变,存在性认知的完善,并且对高峰体验带来的暂时性的情感体验稍纵即逝,没有形成动力和创新意识。所以青海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在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重新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重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重新定位,以求推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以及对内在价值。精神意识的发展和完善。
(五)同感理解“的心理理念对青海民族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提出了新的思考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基础。在反对传统教育理念和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在反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以动物学习为实验研究的倾向中,开拓了人的学习理论的建构,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学习的理论,弘扬情感非智力的动力功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以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理解“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给出了一幅很美好的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图画。
青海民族高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权威,学生无条件服从的教学模式依然未改,即使是以双语教学“为依托的教学过程,学生记忆知识“的比例远远大于理解知识“的比例,师生关系冷漠,利益冲突明显,教师强制强压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师生关系建立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同时,如何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成为构建教学模式考虑的核心,以新的教学关系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与完善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对民族教育起到了极大影响,可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民族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改革。
青海民族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