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XTY002)(12BTY049)。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6-344-2
教体艺[2006]6号关于开展全国亿论文网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在新一轮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因此,加强青海山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不但对该地区体育教育发展。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和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能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青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均衡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上游。地形以山大沟深为主,最高海拔4489米,辖10镇5乡,人口49。2万。全县共有学校135所,其中小学9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7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学校3所,大才。上五庄。汉东等乡镇学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围绕青海山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确定离湟中县城较远且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44所具有代表性的贫困山区中小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与结论
(一)青海山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情况。被调查的44所山区中小学校有34644名学生,体育教师共236位,其中体育专业学科教师88人,占总人数的37。29百分号,非体育专业的兼职教师148人,占总人数的62。71百分号,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7。44所中小学,有4所初级中学和8所小学只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还有12所小学和3所初级中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总体上看虽然师生比例为1:147,体育教师的数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数量,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日常的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很大比例的兼职体育教师,很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体育课开展现状。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中规定,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h。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h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被调查的44所中小学统计显示:50百分号的小学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4课时,16。67百分号的小学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3课时,33。33百分号的小学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50百分号的初中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3课时,50百分号的初中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高中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从课表安排的课时数来看,开课率较好,但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实际上课的课时远远低于课表上的体育课课时,小学。初中实际课时数每周1-2节,其中高三和初三几乎不上体育课。
(三)中小学体育课的占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52。86百分号的学校体育课存在经常被占现象,35。71百分号的学校存在偶尔被占用现象,只有11。43百分号的学校体育课从不占用。调查中发现,尤其是在临近期末考试期间中,虽然学校规定体育课不能被占用,但由于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考核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文化科教师私下占用体育课的现象较多。
(四)体育课程内容。调查的44所中小学校,由于场地的限制,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跑步。篮球。前。后滚翻(体操类)。队列队形练习。游戏和乒乓球等项目为主,开设体育理论课的学校很少,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体育课被其他课占用。小学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主要有跑步。游戏和乒乓球,中小学生参加较多的民间体育项目首选是踢毽子。可见,青海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较差,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教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大幅度的增强和提高课程研究和实施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五)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调查结果表明:52。02百分号的学生喜欢体育课,30。79百分号的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课,只有4。62百分号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较为严重。其中身体素质差,害怕上体育课排第一位占26。59百分号;体育课内容重复单一,多以跑为主,太累排第二位占26。01百分号;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占19。65百分号;场地器材。课堂组织太严。气候条件影响各占10。05百分号。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而害怕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多种,如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等,加上体育课内容单一。枯燥。体育课多以跑为主。缺乏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结果。
(六)两操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实施情况。被调查的学校中,85。71百分号的初中。高中能够保证早操的正常开展(学校多为寄宿制),34。29百分号的小学没有开展早操活动。究其原因,近年来,农村学校全面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以来,许多孩子小学三至六年级要去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加上年龄小,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没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出早操。大课间操在各中小学开展的较好,只有14。29百分号的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操。开展大课间操的学校除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以外,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操练习,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跳锅庄舞,基本能保证学生10-20分钟的锻炼时间。
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实施情况较差,35。71百分号的学校没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64。29百分号的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主要以学生自己玩为主。究其原因,一是场地限制影响开展占78。57百分号;二是学习压力大,活动时间少占50。0百分号;三是缺乏教师指导影响开展占26。43百分号。课余体育活动组织缺失,学生主体性地位被忽略,从而影响了青海山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七)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现状分析。考察一个学校体育经费既要看每年的体育维持费额度,总体。生均;还要看上级部门拨付的专项经费额度,包括大型体育活动开展的预算和体育场地设施投资预算。被调查的44所山区中小学中,均没有体育专项经费,体育活动经费主要从学校的公用经费中支出,体育经费支出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不足0。1百分号,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场地器材维修,真正用于体育教学的并不多,被调查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达不到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需求。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也是确保体育课程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调查的44所山区中小学体育场地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除3个完全中学各有1块土质地面的足球场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足球场;22块篮球场地,其中土质的场地10块,水泥地12块,远远达不到教学需求,排球场更是寥寥无几,24所中小学所谓200m的田径场都是土质场地,且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土质场地在遇到雨雪刮风天气时体育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相比而言,乒乓球场地由于造价不高,占地面积又小,因此被调查学校均有室外的乒乓球台且场地状况较好。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湟中县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近两年为各中小学虽配备了一定的体育器材,由于缺乏场地资源,器材与场地配备不平衡,很多器材如篮球架。排球架等无处安放,只好堆积起来闲置,足球。篮球。排球等器材只能当作摆设品,应付上级检查。另外,大部分学校配备了山羊。跳箱。双杠等器械,但由于兼职教师在技术。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局限性,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也没有开设相应的运动项目,致使这些器材被搁置。学生上课的常用器材就只有跳绳。体操垫。实心球等。可见,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与器材之间的不匹配,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阻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八)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湟中县山区各中小学(以下简称)标准实施情况总体趋势相对较好,但是整体执行效果较差。统计数据显示,调查的学校中有65。21百分号的学校实施标准,较其他几项阳光体育规定内容的实施情况还是相对较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青海山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的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是标准的执行效果也较差,在调查的学校中,能够定期为学生进行体质检查的学校占22。06百分号,没有定期为学生进行身体检查的学校占77。94百分号。按照规定定期上报检查结果的学校占19。12百分号,没有定期上报检查结果的学校占80。86百分号。建立了学生健康体质登记卡的学校占23。89百分号,没有建立的学校占76。11百分号。在建立了学生健康体质登记卡的学校中,按照规定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学校占7。23百分号,没有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学校占92。77百分号。为了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推进标准在青海山区中小学的全面实施,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学校没有测试的器材设备。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学校领导不重视等造成青海山区中小学没有达到实施标准要求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
(一)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课被占用现象较严重,完全按教学大纲授课的仅占21。34百分号。学校场地资源匮乏,课余体育训练不成规模,训练次数和时间得不到保证,致使课余训练水平低下,是青海山区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湟中县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兼职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由于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兼职体育教师的任务重点放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体育课只是应付完成工作量而已。
(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缺失,学生主体性地位被忽略。青海山区中小学缺少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程序,缺乏科学性指导,课余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不到位,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
四。促进青海山区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学校领导的体育参与意识以及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提高领导的体育参与意识,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大家的参与,特别是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在贫困地区发展学校体育就更加艰难。因此,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或完善有利于大家(包括学校领导在内)参与学校体育的长效机制。(1)对校长落实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进行引导和监督,加强宣传,使校长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人生理念深入人心。校长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使学校体育工作自然会被重视高度。体育课被占用现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2)建立或完善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或完善,发挥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将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纳入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体系之内,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加强课程改革,丰富教学内容。结合青海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相关部门组织人力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不需要经费投入。场地器材限制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收集。编排,将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项目经过改造创编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指引下,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而设计成地方性课程,如:藏族的锅庄舞。回族的四门拳。角力,民间体育项目花样跳皮筋等。
(三)建立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课内外一体化“学“用“结合,使课内外形成统一的整体,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课外体育锻炼。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得到普及与提高;学“用“结合是在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比赛,取得个人能力和价值的突破,从而达到打好基础。提高兴趣。形成爱好。发展特长的目的,真正实现普及和提高并重,教学。群体和竞赛相互渗透。相互影向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形成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良好氛围,达到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相一致。
(四)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加大国家对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经费不足问题。逐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的比例不得低于1百分号的规定。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地方财政困难的实际,国家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包括加强贫困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和建立贫困地区学校体育专项资金。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学校体育专项资金,切实落实学校体育经费,逐步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青海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